如是罪苦大,應解儘諸法。

言多而不貴,字多乃輕賤,

非道不成言,不成言即道,若如此,則人間無宣道之言語,亦無載道之文章,統統宣道之言語,皆為正意宣說,問者精誠而說者無己,如是乃為說法,說法即為說道,道非可說,所說所未說,無不是道,法與不法,無不是道。

人間百工技藝,皆為流派,統統流派,皆有事理,統統知識,皆不離道,乃至誹謗大道者,亦不離道,善惡正邪,皆有其理,居善惡以外則見善惡,居正邪當中,所見正邪,皆為對論,是故出人間者無對論,亦不辯論,以其居於離辯論境地故。

道為人間最大秘寶,故昔日得道者不敢輕言於道,如人不敢輕示重寶,輕言於道,道不賜罪,人自生罪,念古往今來,統統輕言道者,無免斯罪。

國之重器,秘而不宣,人之重寶,不成輕示,念昔過往,宣國之神器者早亡,現人之重寶者短命,非天賜罪,人自招禍罷了。

前人談天說地,事理較著,先人學字識理,因而明達,複於後代,學人識字不識理,學文不學意,因而外相粗陋之學為之富強,於此,世俗人增,學道人少,筆墨不專為聖賢所用,世俗六慾人亦善用之。

有人因慈愛於人,輕宣道義,令人損道信根器,有人因高傲驕易,輕言事理,令人毀傷信根,如此善惡人緣,所輕言之義理,如人自心生仇恨,彼雖得道,不免心罪,得道者身心一體,故說罪苦逼身。

為萬種民氣,對應說解法,

於筆墨觀見,比方觀圖線,

先人學問筆墨而自造罪,非造筆墨者之罪,而先人明見此事,猶為作字,彼先人之心亦生哀思,是故能感天動地,而先人驕易心重,狂傲熱惱增加,民氣浮動不安,光陰流轉倉促,善德根性不備,如何得聖賢之道而行之?

俗人聰明,道人愚訥,聰明者好玩弄技能,愚訥者不益華彩,聰明者常輕視愚訥,愚訥者不敢輕於彆人,德行之所成,非為朝夕,善惡之辯,聰明人所樂論,愚訥者豈知分毫?

比方世人仇恨漫罵,仇恨於人,人不享福,其恨者心自生苦,漫罵於人,人無所染,漫罵者自出惡語,自受其罪,輕言道者,非論善惡人緣,皆自享福,無可製止,以其心輕故,不免磨難逼身。

罪非天賜,人自造做,萬物有靈,六合亦有其精力,民氣動念,無所洞藏,輕言道者,傷損於人,是故有罪,輕問道者,擺盪道心,是故有苦。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