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君子以自強不息[第1頁/共5頁]

揚雄以後,再有王弼引義理入易,但因儒學始終未昌,漢儒尊春秋,唐儒埋首經學,易學義理派也始終難見轉機。

以胡瑗、孫複、李覯“宋初三先生”以及範仲淹和歐陽修為代表,易學義理派在慶積年代就已興旺鼓起。而後的張載、二程、三蘇、司馬光、王安石都把易學當作了闡述本身學術的舞台,誰不治易,誰就無才,更談不上立論。

“你小子,滿肚子花花腸子,也罷,就定時候收。不過一百文……車伕載客十來裡路就能得一百文,老兒這學問這般不值錢?”

王衝攤開手掌,感受著雪花熔化的涼意,心說我也非常等候。

“若論象數之易,蜀人也當稱雄。程伊川說易學在蜀,這個易學更多是指象數之易。傳河圖洛書和天賦圖、太極圖的陳摶,也是蜀人!”

“可惜邵子文已回果州了……”

《周易》實際就是一本算卦手冊,當你算得甚麼卦時,在書裡去找對應的卦辭解讀休咎禍福。算卦的過程龐雜而繁複,江湖相術的重點正在於此,但易學的重點不在這個環節。普通而言,算卦首要用蓍草,簡算也可用銅錢,總而言之,目標是獲得兩個數字。【1】

“當然,能不能學到東西,總得分時候辨彆,定時候計帳,很公道啊。”

“參考……能夠先看看王荊公的《易象論解》,恰好是新學之要,公試策論要引論的話,用王荊公的易論最為安妥,多熟諳熟諳。”

這一鞠躬,百來號人邊跑邊抱拳回禮,腦袋、身材和手臂的行動整整齊齊,還投以諦視禮,驚得施禮的農夫和販夫走狗一身是汗,打小都冇遭過這報酬,同時受百多位秀才老爺的禮……

不但是治事齋,經義齋的生員也都普通德行,一坐就犯困,講堂上呼嚕聲不止,板子聲也響個不斷。可再打板子,精力都提不起來,顧豐都在嘀咕,是不是乾脆提早休學了。

周易不但有卦辭和爻辭,每條卦辭還附有《彖》、《象》、《繫辭》,彆的另有《白話》、《說卦》、《序卦》、《雜卦》,總稱為《十翼》,傳聞是孔子所著。

“二百文!”

聽顧豐扼要回顧了易門生長史,王衝就有感受,之前隻知宋儒是“六經注我”,詳細如何,不甚了了。現在來看,易學上宋儒“周易注我”就是光鮮寫照。

將近年關,在寶曆寺到海棠渡之間,多了一幕讓旁人頗覺新奇的場景。淩晨時分,百來名綁著襻膊,紮著袍擺的秀纔在官道上群聚而奔。王衝王二郎領頭,嘴裡的骨哨短促地吹著,隊尾另有壯漢壓陣,喊著粗渾的號子:“1、1、一二一!”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