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3【深度合作】[第2頁/共4頁]

鄧益民接過茶杯,衝葉子佩點頭道:“感謝!”

康劍飛想了想說:“另有韓國那樣,滾石唱片已經在那邊開分公司了。等飛碟和我們合作以後韓國的唱片停業也該展開起來,今後大陸和香港、台灣市場就是鐵三角按照地,韓國市場是我們的後花圃,南洋地區和日本市場是疆場。五大唱片公司畢竟是國際至公司,需求的時候,我們能夠跟方怡華的華星唱片合作,他們在南洋市場也需求盟友。”

台灣的很多事,都以1987年的“戒嚴”為轉折點。政治的、經濟的、社會的,莫不如是。以音樂文明為根底的唱片財產也以此為界,1987年前後大不不異。

流行唱片公司。

實在,彭國華之以是挑選康劍飛合作,而不是去找華星唱片,最首要的就是看中了康劍飛在本地的乾係和發賣渠道,彆的東方文明文娛個人在韓國的影響力也是一個啟事。

但究竟剛好相反,台灣的唱片行業正處於最昌隆的年代。飛碟唱片將來被華納收買屬於迫不得已。

因為“代理製”的存在,使得很多有氣力的國際唱片公司冇法直接進入台灣市場,而獲得國際唱片公司代理權的台灣本土公司。卻是以而飛速的生長強大起來。飛碟就是此中之一,具有華納唱片這類至公司在台灣的代理權,還具有流行唱片等中小型公司的代理權。

康劍飛說:“前幾年大陸土生土長的歌手出了一批,很受大眾的愛好,最好的幾個每張唱片的銷量都是百萬級。這兩年有了新的竄改,就連東北、西北都喜好聽港台歌,恰是我們進入的絕佳期間。”

飛碟唱片過來的人是彭國華,切當的說,他已經來香港好幾次,之前一向在跟鄧益民和葉子佩在談,現在得康劍飛親身出麵拿主張。

鄧益民必定地說:“同意互換股分,乃至我們能夠吃一點虧。”

可1987年戒嚴今後,統統都變了――台當局放棄對唱片行業的管控。

得知康劍飛承諾互換兩家公司的股分,彭國華喜出望外,這個前提足以讓他歸去壓服公司其他股東。

現在華納唱片以收回代理權和停止合作為威脅,要求入股飛碟唱片,如果飛碟不承諾的話,公司的紅利點將刹時被砍掉一半以上。

鄧益民說道:“還冇有完整同一,固然都同意和我們合作,但另有一種聲音是。但願流行唱片和飛碟唱片能夠互換股分。”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