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4【票房新紀錄】[第1頁/共4頁]

“20萬做監製?”茶餐廳裡,徐可怪笑著看向馮炳仲,隨即點頭婉拒道,“抱愧,我來歲檔期很緊,冇時候跟馮先生合作。”

至於聖誕檔上映的其他港片,以及安樂院線引進的好萊塢片《烽火屠城》,其上座率已經冇法用一個“慘”字來描述,的確就是慘到家了。

前期鋪天蓋地的鼓吹。使得隻要看電視的香港人,冇完都能看到《蜀山》的片花,再加上威尼斯電影節和東京電影節大獎套上的光環。以及《蜀山》上映以後的好口碑,這統統締就了《蜀山》在聖誕檔的票房神話――說的直接一點,很多香港人都被身邊關於《蜀山》的資訊給“洗腦”了,這段時候一提起看電影,首選必定就是夢工廠的《蜀山》。

“徐可無疑是最優良的華人導演,他能把電影的貿易和藝術元素完美連絡,在全天下票房獎盃雙歉收。”――《每天快報》。

如果說鄒聞懷是真正把電影當作奇蹟來做,那麼陳容美、蔡鬆林這類人,則隻是將電影當作贏利的東西。蔡鬆林還要好些,畢竟他靠發行電影起家,今後想混得好還得持續做電影,而陳容美、馮炳仲這二位公子哥乃至有著一種撈一筆就扯的心機,香港電影的前程跟他們冇多大乾係,歸正能贏利就儘量贏利,賺不到就撤就是。

馮炳仲遊移地說:“徐可現在的導演片酬漲那麼高,普通範圍的投資又必定看不上,請他拍電影恐怕風險不小吧。”

康劍飛穿超出來好幾年,把電影票價的增加算出來,他拍的電影裡票房最低的就是《刀馬旦》,可《刀馬旦》反而是他獲獎最多的一部電影。

對於香港的導演來講,一部電影500萬的支出在此時算是逆天了。在原有的時空裡,1992年的時候王經那麼紅,導演一部電影也才隻能拿到400萬,而現在能拿100萬以上的純粹導演幾近冇有。

“還是算了吧,無功不受祿。”徐可冇有涓滴遊移地回絕道。

笑劇片在香港年年有,但神級殊效大片卻很奇怪,《蜀山》的陣容和票房如果滾雪球普通大起來。

實際中常常會有如許的事情產生,一首公認典範好歌,它在發行的時候唱片銷量卻冇有一首風行口水歌好;一部能夠打9分的好電影,其票房常常被一部隻能打6分的貿易片給碾壓。

實在事理很簡樸,拋開諸如運氣之類的身分不講,最首要的就是風行度題目。風行文明並不需求過分深度的思惟,偶然太具思慮性反而會影響一部作品的風行廣度。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