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鼓吹滯後,第一天有很多人還不曉得《夢裡水鄉》已經出了磁帶。正月初二的單日唱片銷量更是猛增到16萬張,初三才重新下落到11萬張的單日銷量。
飛機在廣/州機場降落,康劍飛與央視談妥投資《西紀行》的事情後,便帶著李寧玉和張明敏前去廣/州。
有一種歌曲,它乃至不需求太多的鼓吹,就能讓人入耳不忘,乃至於滿大街都在放這首歌。
現在用的還是第三套群眾幣,最大麵額也就10元,1000元甩出去就是厚厚一疊。
康劍飛遊海到香港那一年,在電子工廠打工的張明敏插手了一個歌頌比賽,成果被香港永久唱片公司看中。
僅僅三天時候,《夢裡水鄉》第一批40萬張的存貨就賣出去大半,天下各地的供銷社、百貨公司紛繁垂危,現在工廠正在加急灌製當中。
……
比如林慧嫻的《千千闕歌》、比如刀郎的《二零零二年的第一場雪》等等,《夢裡水鄉》一樣是如許的一首歌。在另一個時空裡,90年代《夢裡水鄉》剛出來時,好長一段時候電視、電台,另有大街冷巷、卡拉ok,乃至是黌舍、工廠,不管你走到那裡都能聽到這首歌。
更加讓張明敏絕望的是。自從他插手春晚後,一向很照顧他的永久唱片公司,直接將其冷藏了,因為永久唱片需求台灣唱片市場,不敢再為張明敏這個右派歌手出唱片。
現在康劍飛收回聘請函,張明敏就好像是抓到了拯救稻草。想都冇想就同意插手雄飛唱片和流行唱片。
你冇聽錯。這時的工人遍及月人為才幾十塊,一盒磁帶就要花5塊才氣買到。或許你會感覺代價離譜,但實在是代價看法的題目。
而現在唱片公司公司製鼎新後,發行鼓吹都順暢很多,瞞報銷量的征象也獲得停止,《夢裡水鄉》在大年月朔就賣出14萬張。
“邁克爾!”
永久唱片的老總鄧炳恒也是個異想天開的人,當時香港已經是粵語歌的天下,他看到台灣的校園民謠非常火,以為在香港唱國語歌應當比較有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