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萬2的催更票彆投啦,老王還說存稿,尼瑪稿子越存越少,每天都在不斷地編削,速率慢得像蝸牛。
倪框當年也是從大陸遊過來的,倪框也是創作小說成名的,康劍飛跟他不異點實在太多,再加上兩人都拿過千字500元天價稿費,放到一起炒作再合適不過。
倪框在《明報》的稿費也才千字180元啊,黃玉朗請倪框寫小說的千字500元稿費,那隻是在炒作罷了,並不是普通的市場代價。
如果馬成昆運作恰當,那麼《東方ri報》就會是以事再度成為言論熱點,而康劍飛本人的名譽也會跟著飛漲,可謂是共贏的成果。
他們那裡曉得,康劍飛文筆爛到慘不忍睹的境地,就算不承諾給《東方ri報》獨家寫稿,他兩年以內也不成能再去寫其他小說――寫一部《尋秦記》已經把康劍飛寫得吐血了。
雲博搶著把門翻開,向徐季新陳述道:“總編,康先生來了。”
徐季新使了個眼神,叮嚀雲博去倒水,故作安靜地說道:“康先生談笑了。”
就是在這類氛圍中,康劍飛再次踏入報社的大門。
“……”
按理說,這些員工也不是冇見過名流,不該該如此大驚小怪地跑過來圍觀康劍飛。隻怪康劍飛實在太奧秘,太傳奇了一些:一個冷靜無聞、不知來源的傢夥,俄然以一部小說讓《東方ri報》起死複生,這本身就像是一部小說。
馬成昆與徐季新對視一眼,均看到了對方眼神中的驚奇,相互微微地點頭,算是承認了康劍飛這一打算。
兩人說了一通大話後,馬成昆讓小記者雲博先出去,然後開門見山地問道:“我想請康先生持續在《東方ri報》連載《尋秦記》,稿費多少你開個價。”
報社的員工你一言我一語,把康劍飛的路堵得死死的,搞得他不堪其煩。
這幾ri裡,徐季新和馬成昆是每天等著康劍飛啊,就怕他一聲不吭直接把《尋秦記》投給其他報紙。
“我可不做電影,”馬成昆連連點頭說:“電影那東西風險太大,我一個朋友客歲投資了100萬拍電影,成果就在電影院裡上映了五天,票房隻要3000多塊。”
“隨便來杯白開水吧,”康劍飛大刺刺地一屁股坐進皮沙發裡,說道:“我如果明天不來,徐總編恐怕早晨該睡不著了。”
馬成昆笑容生硬地問:“叨教康先生是如何為報社著想的?”
“並且長得也很靚,比倪匡可帥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