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然,便是譚複活朕亦不肯其死節。”天子歎了口氣,“傳聞康先生與楊度並不太合得來。”
滿人之有好惡如同漢人之有好惡者普通事理。比方立憲,漢人有同意的,有旁觀的,有作梗的,滿人亦有同意的、作梗的、旁觀的。同意與否,作梗與否,並非取之於種族,乃取決於政治態度。
而帝國憲政黨的建立,更使《帝國日報》自創刊號以來所掀起的憲政高潮達到了新飛騰,銷量一舉衝破10萬份,蔚為壯觀。
“康先生鼓吹鼓勵都是好的,又是立憲旗手,維新前驅,10年來為國事馳驅效力,朕不能夠置之不睬,故以此待之。卓如你要記著,康先生精力誌氣可學,為人處世不成學;康先生學問文章可聽,事件行政不成聽……”
“這裡另有一封請願,乾脆也一起發了。”梁啟超接過來一看,倒是在京八旗1800餘人由恒鈞領銜,以旗人“世受國恩、身經國難,對於國事有應儘之本分”之故聲明附和立憲,懇請能得一諮議局名額。
“楊度為人固然孤傲,但脾氣朕是曉得的,是個隻要政見分歧而無小我好惡之人。至於康先生……唉,朕也不曉得說甚麼好,年近花甲,行事如同墨客,為人偏又侷促,不但與楊度合不來,傳聞與鄭孝胥、張謇等亦有所芥蒂。”
“皇上厚恩,臣豈敢忘本。此來倒是有事遊移,墾請皇上一言而決。”
“好,正合臣文章的意義,一同照發想必壓服力更強。”
梁啟超曉得天子在說康有為僅為帝國憲政黨名譽黨主席之事,答曰:“昔年康徒弟與臣不能死節,愧對天恩。”
所謂處所刊則是《帝國日報》由創刊號對開四版生長為對開八版後創舉。改版後第一版封麵為朝政要聞,上諭、各項人事任免,嚴峻雅針行動均登載在此;第二版為環球要聞,刊載所產生的各國大事,由報社專設要聞科辦理,除翻譯在華外文報紙所登載之動靜外,還呼應刊發各駐外使領館發還的電文;第三版為天下要聞;第四版封底為時政評斷,不但挑選性登載各地來電,並以“本報特約批評員”身份頒發文章,為最見分量之輿情;第五版為告白版,各依法註冊建立的機構都能夠在此公佈告白,關於商品鼓吹,機構雇用資訊,乃至另有馬戲團演出,京劇演出的告白;第六版為學術專刊,有關於考據、文學、汗青、天文等學術研討之服從登載於上;第七版為處所訊息,在京畿發行的報紙以京畿要聞為主,各省發行的報紙則以本地要聞為主;第八版為處所告白,便於各分社刊載本地告白並籌集辦報經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