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不敢殺我,不能殺我,那瞎擔憂甚麼呢?他在心底不無嘲弄地諷刺天子:得了,太後關了你10年,俺老袁就讓你關幾天吧,也算給你個交代。等慶王爺返來了,咱家找他說項說項,你就得放我。既來之則安之,咱也算是在宮中住了一宿的人物了。
管他呢,豁出去了……第三次機遇 第一卷 風起青萍之末 第六章 驚心動魄
從未在如許的機會、如許的環境下喝酒,張南皮有些惴惴,但又頗覺鎮靜。用餐的地點在福昌殿旁的閣樓裡,既望得見四周的風景,又不至於被風吹到,文雅僻靜,確切是小酌的好去處。雖說隻是要求點心,但望著一盤盤精彩的肴饌林廣宇還是有些發楞,這清楚是一桌豐厚的飯菜嘛!“點心”已然如此,正餐該如何?他對於帝王之家的豪侈有了直觀印象。因為不風俗用飯的時候另有人站立在中間盯梢,寺人都讓他趕到樓下服侍去了,酒也冇讓寺人脫手,親身把著酒壺給張之洞滿上。
終究有人撕心裂肺地叫了起來:“不好啦,東邊也走水啦……”
“要乾,要快乾,如何做呢?”各種假想在他腦海中一一閃現,又一一被顛覆。殺掉袁世凱幾近是輕而易舉的事情,隻消闖進門去,或者用刀、或者用槍,隻消一點點力量就足以處理對方的性命。但是良弼不是腦筋簡樸的死士,不是有勇無謀的莽夫,這麼動手當然是便利了,但是費事卻不會減少——他並不怕死,但天子如何向世人交代?一個措置不當必定引來北洋全部的反彈,這纔是最傷腦筋的。北風凍骨,良弼倒是滿頭大汗,為尋不到良策而傷神。
張之洞本來菜剛夾到半空,天子一發話,他不由得一驚,夾好的菜也跌落盤中。天子的意義再較著不過——對垂簾聽政是極度不滿的。“不得不”三字,當然點出了‘情非得已’的苦處,為慈禧戀棧順利擺脫,卻也勾起了天子的新仇宿恨,如何能歡暢得起來?眯眼睛想了一會,他答道:“既皇上以為不當,‘不得不’三字刪除為好,亦無改‘再行訓政’之本意。”張南皮是個聰明人!跟聰明人說話公然舒心!林廣宇持續看下去:“……前年宣佈預備立憲聖旨,本年頒示預備立憲年限,萬幾待理,心力俱殫。幸予體氣素強,尚可支柱,不期本年夏秋以來,時有不適,政務殷繁,無從靜攝,眠食失宜,拖延日久,精力漸憊,猶未敢一日遐逸。本月二十一日病勢增劇,遂至垂死。回念五十年來,憂患疊經,兢業之心,無時或釋,今停止新政,漸有端倪。天子正值丁壯,表裡諸臣,尚其合力翊讚,固我邦基。當以國事為重,尤宜勉節哀思孜孜典學,他日光大前謨,有厚望焉!喪服二十七日而除,書記天下,鹹使聞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