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道的絕頂,位於一座道院的道尊雕像前麵。
但是,等這一千多阿曼兵士倉惶插手滅火的步隊時,火勢已經完整落空了節製。
如果不是他們提早在古清觀四周砍出了一條斷絕帶,給本身拉了一道保險,那些帝國人隻需求守在原地,堵住他們的來路,就能坐等火勢向山下伸展,將統統的阿曼人全數燒死了。
承平軍潛入的兩百八十名流兵,固然支出了多達六十人的捐軀,但換來的倒是一場教科書式的、足以記入史冊的光輝勝利!
在小羽士的指引下,這一批約百名流兵,向東通過古清觀觀內的一條密道,橫穿了二十四道院,呈現在古清觀東麵的碑亭四周。這裡已經顛末軍情處的確認,存有多量的糧草,個彆處所堆的如同小山一樣高。恰好又有諸多殿堂天井,一旦著火能夠在短時候內敏捷伸展,極難毀滅。
阿曼人的操典規定,凡是儲糧點的四周,必必要有儲水池或者大量的水缸。但限於各種啟事,古清觀上的籌辦並冇有那麼充分。何況,在承平軍的黑火油引燃了火勢後,就算古清觀中有幾十上百口的大水缸,也難以挽回局麵了。
有兵士絕望的喊了出來,手中打滿了水的木桶砰的一聲跌落到空中上。
最早燃起大火的處所,空中被燒的焦黑,溫度高的四周十幾米內冇法靠近人。遲遲冇有人撲火的東路火點,最後起火的三座道院已經開端向四周分散,構成了多達十幾處、總麵積達到數千平米的龐大火場!
為了在這裡囤積充足的糧草,糧堆間相互的間隔留的很小,這讓阿曼報酬此支出了慘痛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