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皇攘夷!”

不過向來投書者,卻從冇有像如許拿著封疆大吏的貼子投書的,這文章到底是何人所著,剛一展文章,翁同龢便是一愣,隻見那上麵寫著。

這個詞在唐浩然的腦海中一閃而過的時候,他不由的笑出聲來。兩百多年前,鄭勝利不也恰是懷揣著如許的意念光複台灣的嗎?

這三字倒是讓翁同龢的眉頭微微一揚,這是他的寫的文章?這又是為何?想到是唐子然寫的文章,翁同龢便當即翻看起文章來。雖說黃遵憲曾著有《日本國誌》一書,但於翁同龢來講,卻從未看過,於他來講,東洋小國有何可看?但在唐浩然的《西歐策》中,卻對日本變法維新頗是推許,倒是讓他趁便看了一看,而與《西歐策》中的補錄分歧,這篇《東洋變政考》開篇所言,便是佩裡艦隊敞建國門,然後又將日本海內諸事一一寫於紙上,甚麼幕府當權,甚麼君權旁落。

唸叨著這個名字,翁同龢的表情倒是一陣龐大,此人曾是張之洞之幕,深得張之洞信譽,後卻又因朝中變故,而被恭王與李鴻章調往總理衙門,如那曾紀澤普通淪入同文館,不過翁同龢對他倒不似對那曾紀澤,千方百計的陷其於同文館。

又一次拿起這篇文章,翁同龢靜下心來細細看去,不時的點頭附和著,厚達十數頁的文章看完以後,翁同龢不由長歎道。

而李光芒的建議非常中肯——投身翁同龢,借翁同龢之薦,獲皇上信賴,進而追求外放,而李光芒也一一闡發了投身帝黨的各種能夠,帝黨諸人多數為清流,這些人做文章、學問或許有一套,但對於洋務倒是一知半解,乃至完整不解,且多年來洋務又為後黨把持,乃至於帝黨全無人可用。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