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109E的設想者喜好軸炮,或者說他以為軸炮更輕易射中目標!為了安插機軸火炮,DB把增壓器置於發動機的左邊,而梅林的增壓器在發動機前麵,比擬之下梅林發動機更無益於減阻。”
這一點譚克冇有為本身的同業敵手辯白,他但是拍著雙手同意元首的觀點的:因為他的FW-190戰役機的機炮是擺設在機翼上的。
加上ME-109係列那坑爹的7.92毫米口徑機槍,這東西在前期對抗盟軍轟炸機的時候也隻能算是差能人意,有比冇有強。
提及技術,特彆是戰役機技術,譚克覺獲得了本身的範疇,這就是他的本行,也是他曉得的最多的話題。
譚克不明白為甚麼都具有了1000架戰役機了,還在乎那修不好的5架,他也不明白為甚麼元首要用6分鐘這個時候來舉例子。
這些動靜明顯刺激了譚克的獵奇心,因為很多數據他都是第一次傳聞:“梅林2型發動機,采取了V型12缸水冷體例,騰飛功率約1000馬力,排量約27L,重量與DB近似,差未幾也是600公斤。”
“我的元首,6分鐘可查驗不好一架飛機。”譚克不曉得如何接話,隻好提示了這麼一句。
這時候恰好是ME-109E戰役機如日中天的年代,這款戰役機比起英國的噴火-1型戰役機來還保持著機能上的上風。
接下來的1942年,德國戰役機在機能上的上風就不複存在了。
“你說的確切有事理,但是我要警告你的是,維修和佈局簡化,也是必必要考量的首要機能。”李樂不滿的擺了擺手,他當然曉得在現階段狀況下,ME-109E戰役機的機能相稱強大。
可惜……逆天在了一條歪了的門路上,越是快的前無前人,就越是坑本身坑得後無來者。
簡樸點兒來解釋,就是這類設想讓前期改進走上了不歸路,想要改進改革的代價,和重新設想一款發動機差未幾。
他和甲士們談政治和技術,和工程師談財經,和財閥貴族們談軍事策畫,繞一圈以後再和一大群狂熱的信徒們談日耳曼傳統精力……
譚克一刹時感遭到本身混亂了,他的大腦裡俄然想起了一個恍惚的,後代常常呈現的觀點――技術型官僚。
無級變速增壓這玩意兒能夠跟我們的餬口打仗未幾,臨時先未幾做評價,缸內直噴技術一向到2016年的明天還是汽車發動機的首要技術分支之一,可見1936年德國的技術有多麼逆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