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家的門房,一日裡也冇有接到多少個拜訪帖子,與沈華善剛任中書令時比擬,門房安逸多了。
無官無職的沈華善,是這些朝中重臣心目中的主官。就是現在京兆的究竟,很奇特,但是就是如此。
不管沈華善成心還是偶然,沈家和他,在朝中就是如許一個位置。這些朝臣在沈華善的書房,說著朝中大事,預判著朝中靜態,思慮著應對的戰略。
冇想到國庫賦稅,最後竟然會落到了蔣博文那邊,江成海心中總有不祥的感受。
“兵部和金吾衛的官員不似說偽。如果他們不是在扯謊,那麼就是北疆的事情他們也看漏了眼。現在穀大祖冤案已定,北疆已經在蔣博文手中。穀大祖他們多數是凶多吉少了。”
當中必有隱情,就算兵部和金吾衛的急騎已經返回,細心陳述了當時的環境,許慎行仍然感覺這統統是有題目的,可惜他並不能親身前去北疆,乃至現在隻是存疑。
景興帝已經批準了蔣博文的要求,給兵部和戶部下了旨意。江成海壓著這些賦稅不放,已經讓景興帝大怒,現在也迫於無法,劃撥了糧錢出來。
就連容太後,這一次也冇有為沈華善罷免說過半句話,求過半點情。
至於他的官位,現在看來,規複與否,彷彿也冇有多大不同了。朝中的中書令之位,仍然空缺。
江成海苦笑一聲:“戶部哪有充足的糧錢?這些財帛,乃是動用了儲備國庫,先前是為著應對十幾萬突厥雄師而告急變更的。現在蔣博文安定了北疆、擊滅了突厥軍隊,為了誇獎蔣博文,也為了清算北疆的亂局,這一筆錢就劃撥給蔣博文了。”
柳暗花明,都是到了死路以後才呈現的。沈家到了這類境地,會如何做?沈則敬的官職,還能保嗎?
“戶部另有充足的糧錢?”對於這一點,葉正純很獵奇。如果戶部有充足的糧錢,就不消千秋錢莊的銀兩了,不然哪會引發那麼多事情?
這是因為,榮平郡主的死訊傳到了壽寧宮。榮平郡主嫁給了陳州刺史柳審的兒子,自出嫁以後,就一向無所出。柳家因為榮平郡主的乾係,倒冇遭到李斯年的纏累。
這個上書,措詞峻厲,對景興帝的規勸諷諫,毫不包涵。署名此摺子的,不是某一個官員,而是禦史台。可見,禦史台的官員都不同意撤登聞鼓之舉。
“俞老兄來信了,他已經前去嶺南道了。正道,則是去了西寧道。局勢,就要變了。現在你被罷免,是要時候分開京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