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等等,再等等。”楊步勳搖了點頭,做著如許的唇形。總感覺有甚麼不對,要好好想一想,再好好想一想。
“鐺鐺鐺”,又是三聲鑼聲響起,到了最後一次出價的時候。這最後一次出價,隻要楊、張、倚邦三個商團出價了。
早前察看使謝大人前來找他的時候,曾經承諾道,隻要張家能夠認股勝利,那麼察看使府和西寧衛就會為張家護航,會成為張家的助力,到時候,張家所獲得的收益,必然要比支出的多很多。
這個簡樸的過程,對於這些商團、商家來講,倒是膽戰心驚。
轉眼,就到第三次出價的時候了。跟著阿誰點的越來越近,楊步勳心中不祥的感受越來越激烈,總感覺忽視了甚麼一樣。他幾次提筆,卻始終冇法寫下阿誰早已經和眾販子肯定了的代價。
目睹著,時候就到了,而他剛纔派出去的主子,還冇有返來。到底他的不祥感受,是不是可靠的?這個代價,應當如何填纔好呢?
隨即,楊步勳的笑意垂垂弱了下去。張家的環境,比他們之前估計的環境要差太多了,本來他們覺得會有一場硬仗的,才提早籌辦了這麼多的資金,誰知竟會如許順利?這當中,不會有甚麼題目吧?
既要計算西寧道礦藏五年內所值的收益,又要評價敵手商團所出的代價,最後還要考慮到朝廷政策、局勢的影響。總之,這是一個非常繁複的過程,就不贅述了。
以是他們之前並冇有將倚邦計算在內,莫不是忽視了甚麼?沈則敬越想,便越是憂心。
對於張家,楊步勳向來就冇有害怕過,張家這些年來因為子嗣不茂,守成都尚且艱钜,何況剋意進取?
固然謝同甫的官職要比他高很多,但是身為禦史台官員,楊簡銳是有監察百官的權力,又加上要為這認股一事做個見證,他周正的臉上,倒也安閒天然。
見到這個代價,沈則敬的眼睛猛地睜大了!一千八百萬兩,竟然會這麼多!倚邦商團,竟然真的是過江龍!他真的冇有想到!
“謝大人客氣了。這個是下官職責地點,安敢言辛苦?”楊簡銳迴應道,也冇有多說甚麼。
至於詳細這一半,在各商團當中是如何分派,那就是他們內部的事情了。
為了製止相互串價,影響到官府的好處,這些商團們,都是各安一處的,中間還用厚厚的屏風隔開。這些商團,冇有人說話,大師都用手勢或者眼神,互換著最後的定斷。這是為了製止有人透過屏風聽得見他們的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