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這些,都是已知的成果,都是能夠放在腦後的事情。在昆州這裡,謝同甫和彭明義等西寧官員、李老爺子和楊老爺子等世家屬長、沈得善和沈則遠等布衣百姓,都在等候著另一個成果,那就是新任昆州刺史會是誰。
聽到太子的話語。江成海忍不住瞪大了眼睛看向沈華善,卻見到對方也是不成置信的眼神,便曉得,他們猜錯了!太子最後還是聽取了卞之和的奏言!
長泰帝衰弱一笑,表示太子走上前,然後斷斷續續地問道:“朝……朝政……可有……可有大事?”
卻冇有想到,本來不難應對的事情,在當天早晨就呈現了變數。
沈華善眼精目通,對太子的心機曉得得很清楚。不過他冇想著去做些甚麼,究竟上也冇有甚麼能夠做的,隻經心極力教誨太子便是。
江成海和沈華善,先是極度絕望。後是非常歡樂,中間還異化著哭笑不得。太子這個各打五十大板的做法,的確是……的確是神來之法啊!冇想到西寧道礦藏一事,竟然會是如許的措置成果。
沈華善和江成海拐著彎的親戚,兩人一貫交好的,沈華善會支撐江成海吧?左良哲和卞之和乾係不錯的,左良哲會附和卞之和嗎?
或許太子的做法,就是均衡此次礦藏爭端的最好做法,能讓大師都無話可說!
但想來,以昆州李家的陣容,另有謝同甫、彭明義的相幫,這個問責必然大而化小,小而化無。
以是他悄悄巧巧地拋出了一句話:“太子殿下現正監國。如果遵循江大人之策,能夠使西寧道賦稅增益,此乃仁明之舉。”
礦藏和刺史,哪個首要?都不消回到了!以是卞之和挑選了沉默,默許了太子的做法。他隻能保李家的礦藏,昆州刺史,保不得了!
下一刻。他就愉悅不起來了,因為,太子另有話冇有說完。
“但是,西寧道礦藏比年虧損,西寧道賦稅比年減少,其出必有因!本太子聽聞。西寧道礦藏九成之數在昆州,那麼定是昆州刺史管治不力,理應罷免問責!吏部當另選賢達,就任昆州刺史一職!”
京兆的成果傳到西寧道的時候,一樣令謝同甫等人無語,然後是苦笑。事無全備,保得住李家打理的礦藏,卻保不住李家的昆州刺史,總有得有失,比起落空一個昆州刺史來講,能保住礦藏,已經是幸事了。
太子始終記得當年春熙宮事件和鞠場流血事件,他對沈華善有一種難以言喻的驚駭感,反倒是左良哲油滑能說,又有太子妃左氏在此中連累,太子對他更加信賴和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