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都是名字惹的禍[第1頁/共4頁]

而如果趙然罷手不管,那麼農戶們在花光慈悲金存款以後,還是得向豪紳們去借高利貸,仍然逃脫不了地步被兼併的結局。

金縣尉苦笑點頭:“這和宗唯吾一案是兩回事,怎可相提並論?囤積居奇固然不義,但我大明律法中並無這一條。再說,宗唯吾鏟了就鏟了,冇人會說出個子醜寅卯來,但現在這些大戶都同氣相連,動了一家,就即是和他們統統人不死不休!怕是你也曉得,帶頭的這幾家,冇一個好相與的,張氏有族親在朝中為侍郎,焦氏和成都府羅推官有姻親,周氏有人在陝西為官,雖說隻是一個縣令,卻和本省按察使乃是同年,其彆人且不說了,單憑這幾個,如果端的鬨得魚死網破,那裡是你我能夠扛得住的?恐怕孔縣尊、宋監院都扛不住!”

又商討完脫手的細節後,金縣尉看上去表情很好,向趙然嗬嗬笑道:“趙方主此舉,可謂一石兩鳥,不但敲山震虎,還替宋監院報了俗家之仇,想必將來前程不成限量了。也不知這龍家怎生獲咎了趙方主,竟然有此一劫。”

趙然小口小口啜著盞中的香茶,直到茶盞見底,仍不見金縣尉有所表示。因而不得不開口道:“金縣尉,現在的景象實在是等不得了,不知你還在躊躇甚麼?”

金縣尉身子向後一靠,倚在椅背上,手指揉著額頭,有力道:“話不能這麼說啊。金某當趙方主是至好,便以腹心之語相托罷,還望方主莫怪我金某畏首畏尾。孔縣尊不是本地人,說句分歧適的話,他為官一任。隻求考成良好,青苗錢的事情做好了,他能夠高升彆處,就算做差了,頂了天致仕回籍,餘生還是優哉遊哉。可金某卻分歧,金某就是這穀陽縣的人,這輩子是高升不了啦,如果獲咎了這幫子豪紳大戶,不但縣尉做不下去,還會扳連親族,到時候這穀陽縣那裡另有金氏容身之處?”

不管如何,能夠壓服金縣尉儘力共同,也算是翻開了一道衝破口,有了這份黑質料,抄起龍家來,便算名正言順了。

趙然道:“此事貧道已和孔縣令商談安妥,有孔縣令在前遮護,金縣尉有何懼哉?”

金縣尉一愣:“名字起得不好?”

但因為持續三年的明夏戰役,四川佈政使司衙門把握的存糧已經冇法滿足需求,調撥的救災糧食與所需之間存在龐大的缺口。而因為秋收還未開端,真正的水災並未曾閃現,除了龍安府外,受災的保寧府和夔州府乃至都冇有向成都收回過任何警示,以是佈政使司衙門對此並冇有引發充足的正視。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