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國和家[第2頁/共3頁]

“實在,你我皆是炎黃子孫,蜀國人是,楚國人是,晉國人是,南平、南唐、南漢、吳越、閩國人皆是,唯獨契丹、黨項人不是。先生可明白?”

“先生如果覺得隻要幫某將楚國管理得國強民富就算是諫臣、忠臣、乾臣,那某了了先生的心願就是。”

徐世銘有點明白了,看來主公所圖不但僅是中原,他是想再現大漢榮光啊。

“那就好,先生覺得一個諫臣、忠臣、乾臣該做些甚麼事纔算是失職儘責?”

上麵謄寫著,“夫農為民本、食為民天,今廣取皮革,牛囤虛空,耕民逃竄,轉為寇盜……巨木售於番邦,使者恣為奸利,陸轉水運,雇募尤難,一木之費,至逾百萬,門路嗷嗷……。”

自幼博學強記,自學成材。後晉天福三年楚王授水部員外郎,後因切諫被貶,充融州副使。

隻是本身不曉得還能不能看到實現的那一天呢?

針對楚國特產茶葉、棉花和地處水鄉的上風,百裡無忌在楚國全境推行了蒔植、養殖、漁業連絡的多層次養殖,在茶樹上麵養雞,然後操縱雞糞餵魚。

與此同時,百裡無忌對楚國的農業停止了大刀闊斧地鼎新。

百裡無忌固然平時不管財,但心底總還是有點數的,不說慶州有否積餘,單從攻陷楚國數州和都城,這充公的官倉和國庫有多少積餘心中也有點底。

“主公此話何意?”

二十歲時,讀範曄的《後漢書》,摘錄此中語病數百條,一一加以辯證。《後漢書》是當時讀書人公認的典範之作,石文德年紀悄悄就勇於對前人的不敷予客觀的研判,被當時的讀書人稱之為奇才。

“呃……。”

在百裡無忌的打算中,向大幅降落賦稅,儘量爭奪最大範圍的百姓支撐,然後以雷霆之勢打掃楚國宦海。

石文德不甘空負一身經世的才情。為了一展平生抱負,他再度北上潭州,感遭到潭州稠密的“重士”、“崇文”的氛圍,留下來爭奪實現抱負的機遇。

石文德其人,有才但貌醜,與徐世銘的經曆很有一比。

摺子來自融州副使石文德。

一麵直陳官府大興土木搜刮民脂,會令耕民貧困而墮入盜寇之流。一麵斥責各州官員貪墨敗北,風險楚之根底。

“年青真好啊……。”徐世銘看著輿圖,年近半百之人竟然亦是熱血沸騰。

“先生,記得忠縣攻防戰後某問過你有何胡想,先生答覆說是想做忠臣、諫臣、乾臣。本日某想再問問先生,你的胡想可還是做忠臣、諫臣、乾臣?”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