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把周身動一動,通暢周身氣血。這樣把腰鬆開了,漸漸要往周身各個處所去鬆。
4。聰耳。部下來,把耳廓壓扁了,食指壓在中指上,然後中指彈起來,食指落下來,彈二十四下。這麼一放一彈,耳朵就”嘭、嘭”響。前人管這個也叫鳴天鼓。(《十二段錦》:”擺佈鳴天鼓,二十四度聞。”)然後,食指沿耳輪腳轉入耳內,轉動時多摸摸耳朵上麵和大腦皮層對應的部位。這麼轉到掌心朝前,大拇指和食指成鴨嘴勁,食指沿耳道的彎曲儘量往裡進,直到動不了了,就往裡麵振,然後用力一拔,”嘭”地一響,這樣既聰慧耳朵,又通腦子。這也做三次。之後,把耳廓往上提,再順耳朵邊往外揪。最後再揪揪耳垂。
1、該法繼承和發展了傳統丹道功
發音是為了説明會陰收縮,把氣聚往命門。發”yu-en-”時就象地氣上升,通過會陰上提把地氣升到命門。
第四步。在熟練把握第三步的基礎上,開始走力貼於脊。頭不能使勁低著,把下頜收住,喉頭回收找玉枕,玉枕以及耳後的骨頭(耳根勁)都用點意念向上提。這麼做氣比較整,為下步練喉呼吸打下基礎。吸氣時,會陰上提,腹部收縮,胸外開並往回含,一齊往背部合,胸和腹都往脊椎上擠。(肚子儘量向回收,彎著腰時肚臍縮排去老深。)不管膈膜降落。呼氣時放開。一吸氣合住,一呼氣放開。
5。運動眼睛。兩手掐腎水訣,小指對著鼻子,集合精力看著小指,發現手指變成了一個圓錐,細看錐尖上麵彷彿還有一條線。兩手往外分,眼睛重視手指頭,分到看不著了,趕緊愣住。然後兩手再很慢很勻地合回來,還沒碰上,視覺就開始交叉。兩手相合後再看那個圓錐,看清楚圓錐了,兩手再往外分,用眼角餘光往兩側看,越往邊上越好。當練得精力集合了,眸子這麼一動,會帶著身體裡麵的氣一開一合。以是不是光看手指頭,還要漸漸體會體內的氣機變化。這麼做三次,然後兩手掌心向內,小指相對,和眼睛離得很近。頭保持不動,眼睛隨著手的上升往上看,能看多高就看多高,等看不著了,停一會兒,手再下落至與眼睛相平。往上走往下落,這麼做三次,然後手再往下來。部下落至眼睛剛都雅不著了,停一會兒,再上升至與眼睛相平。這麼往下落往上走,做三次,然後手與眼睛等高平著外拉,普通手離開眼睛一尺多,頂多臂伸直了,漸漸再拉回來。反三次。這是通過眼睛的運動來調整氣的運動。一開始感覺不到內氣的變化,不要理它,隻要有這個意念,漸漸就會感遭到。收功時也還有對眼睛的要求,前後加到一起,相當於視力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