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會是……老三?』(未完待續。)
為何?就是為了給東宮黨一些應變的時候,免得看到一些不好的事。
而這時,周昪在旁插嘴說道:“不過這對於桓王殿下而言,倒是個不錯的機遇。”
桓王趙弘宣點點頭,轉頭對李蒙說道:“李蒙,既然如此你留下,本王隻帶張驁與方朔二人回大梁,其他人留下幫你。”
張啟功聞言正色說道:“鄙人建議殿下馬上去宗府報備,就說王府內丟失了幾枚印章……固然此舉有欲蓋彌彰之嫌,但眼下也隻要這個彆例了。”
還是說,果然是東宮黨監守自盜、詭計嫁禍給雍王?
自原刑部尚書周焉遇害以後,原刑部左侍郎唐錚得垂拱殿欽點,繼任刑部尚書一職,是以,單一鳴這位原刑部右侍郎,也向前邁進了一大步,成為了刑部左侍郎,堂堂刑部本署的二把手。
“啟功,你有何良策?”
“不會的!”他皺眉說道:“崔協曉得分寸,豈會留著那封手劄?”
“如何能夠?”駱瑸皺著眉頭驚詫地說道:“似這等關頭之物,崔協如何能夠會留下?必然是觀閱以後立馬燒燬的……”
正如周昪所料,魏天子當即下詔,著北一軍高低偏將級彆以上的將領,儘皆臨時卸職,到大梁接管審判,又令『大將軍府』、『大梁府』、『刑部本署』、『大理寺』、『禦史監』賣力清查此案,五司聯審。
而禮部右侍郎何昱就更不必多說了,作為原垂拱殿中書令何相敘的宗子,何昱在朝中夙來是抱持中立,不偏不倚,當然不會過分於逼迫北一軍內的東宮黨。
聽聞此言,桓王趙弘宣轉頭望向宗衛長張驁,卻見張驁笑著說道:“讓李蒙留下吧,殿下。”
聽聞此言,張啟功正色說道:“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倘若殿下您那封手劄落在了襄王手中……那殿下您可就步了周昪的後塵,白白給人做了嫁衣了。”
隻見張啟功抬高聲音,低聲說道:“鄙人思疑,崔協將軍是被劉益所殺!”頓了頓,他低聲說道:“據動靜傳來,殿下您拜托崔協將軍的事,崔協將軍但是辦好了,他手中僅五千餘兵力,可仍然勝利偷襲了東宮黨一方,順利地放火燒了中營,還一度與東宮黨一方數萬名流卒廝殺到天明……這可不是崔協將軍麾下五千餘士卒辦獲得的。是以鄙人毫不思疑,崔協將軍是壓服了襄王黨的劉益,讓後者助了他一臂之力。……劉益手中亦有五六千兵力,他與崔協將軍聯手,這萬餘士卒,方能夠雷霆之勢囊括全部北一軍虎帳。……那麼,崔協將軍究竟是如何壓服劉益的呢?殿下您要曉得,營變之事,不亞於兵變造反,可劉益還是支撐崔協將軍這麼做,這期間,崔協將軍是否有能夠出示了那封手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