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得知了這件過後,慶王弘信派人過來奉求襄王弘璟一件事——卡工部的款項審批。
其實在襄王弘璟看來,這件事很好處理,不過就是慶王弘信低個頭、認個錯的事——倘若換做是他,早親身登門肅王府負荊請罪去了。
固然說工部的官員嘴巴很嚴,但架不住諸多的情麵說項,這不,『肅王殿下籌辦鋪設天下路網』的這件事,終究還是傳了出來。
他看得很清楚,老五與老八的衝突,啟事就在『河東四令』的歸屬——趙五但願從中獲得起碼一城,用來皋牢像苑陵侯酆叔等海內大貴族。
因為這些高朋,有成陵王趙燊、安平侯趙郯等前一陣子易幟投奔肅王的貴爵,有燕王趙弘疆的母族『外黃孫氏』,有沈淑妃的兄長沈緒,有安陵趙氏的家主、趙弘潤的三叔公趙來峪,另有商水羊舌氏的家主羊舌燾。
不得不說,這份進貢實在驚人,特彆是九十九隻羱羊,畢竟在三川的文明中,羱羊相稱於神祗的主子,是絕對不會等閒送出去的,隻要在驅逐高朋的時候,部落纔會在祭奠禱告以後,懷著恭敬之心宰殺一隻羱羊,用來接待高朋。
聽聞此言,襄王弘璟滿臉訝色,迷惑地問道:“你扣問是何人?”
但不管如何,起碼在大要上,各權勢表示地相親相愛、敦睦和諧,共同營建出魏國蒸蒸日上、日漸暢旺的氣象。
畢竟戶部早已不像當年那樣寬裕了。
『莫非是因為過年的啟事,擔擱了?』
啟事很簡樸,固然苑陵侯酆叔等海內大貴族與肅王趙弘潤的爭論臨時被垂拱殿壓下去了,但是慶王弘信與肅王弘潤的恩仇卻仍未化解,趙弘潤藉口使兵鑄局搬離大梁,仍然卡著慶王弘信籌辦給北二軍、北全軍的那批武備。
當然,這類欲蓋彌彰的粉飾,也就是騙騙一些布衣百姓罷了。
諸兄弟中的老八,肅王趙弘潤,在大梁屬於風雲人物,他的一舉一動,皆在大梁朝野的存眷之下。
說白了,剩下的隻是意氣之爭。
襄王弘璟聞言微微皺了皺眉。
對此,烏娜感到很高興,因為他終究再次見到了他的父親與兄長——青羊部落的族長阿穆圖與少族長烏兀。
是以在襄王弘璟看來,隻要他當一回和事老,老五與老八之間的意氣之爭,一定不能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