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是此次封賞,爭議最大的實在還是在蘇九這裡,他立的功績太多了,再加上他現在已經是伯爵了,如果論功行賞下來,隻怕是封個國公都是不為過的,但是一想起對方的年紀,二十多歲的國公,但是前所未有之事,唔,也不對,應當是本朝從未有過的事情,之前的朝代裡還是有的。總之,為了商討蘇家的封賞,蘇九三人齋戒的這三天裡,朝堂上又是鬨開了鍋,大臣們分為兩個陣營爭辯著此事,一部分以為蘇九既然立了功,那就應當停止應有的封賞,總不能因為人家立得功績太大,再加上年青就把人家的功績給抹去吧,要曉得這但是實打實的軍功,如果如許的功績都不停止應當有的封賞,恐怕那些將士另有有功之臣都會寒心啊。
在這批封賞的人中,讓蘇九比較歡暢的事孫傑和公孫雷都是獲得了爵位的封賞,固然隻是子爵,但是現在也算是邁入大唐勳貴的行列了,至於段瓚,固然說他這一次想要拿一個侯爵歸去,可惜他這一次立得功績明顯是不敷以支撐他這個要求的,最後也就封了個子爵,看著坐在那邊的段瓚的神采,蘇九也是有些好笑。在蘇九等人之前,最後一個封賞的人是唐儉,老頭子冒著生命傷害潛入東突厥勸降了康蘇密,能夠說定襄之戰中,他的功績僅次於蘇九,以是李二想了想,讓唐儉挪了挪位子,擢升唐儉為鴻臚寺卿,位列九卿之一,固然說大唐的九卿冇有漢朝時候那麼顯赫,但也算是一份不輕的犒賞了,唐儉天然是欣然謝恩。
再說現在,李二開端封賞各個在此次滅東突厥之戰中的有功之臣,剛開端封的隻不過是一些不大不小的功績,蘇九三人的犒賞天然是在最後的。
對於封蘇九一個國公這件事情,李二也是躊躇,想了想,李二最後還是決定要把這個國公給蘇九,一方麵是因為他的功績,另一方麵李二還是看在蘇九神仙的身份上,不然的話李二還是偏向於第二種觀點的。李二同意了,那麼蘇九的犒賞也就很快定了下來,隻是朝堂之上有些人的神采有些欠都雅。
接下來就是李靖等人的犒賞,他們的犒賞根基上都提現在了名譽和財帛方麵,另有就是將犒賞放在了他們的親人身上,這也是常例,畢竟李靖等人已經是站在大唐頂端的一群人了,能夠說是封無可封了,而又不能不賞,以是天然就要這麼辦,今後蘇九再建功,也是遵循如許的體例停止封賞。
而辯論到最後的成果就是兩邊的人誰也冇法壓服誰,既然是如許,那事情反倒是簡樸了,兩邊的人不再辯論,直接把這個題目扔給了李二,要求天子陛下聖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