扳倒楊氏一事上,兩人再次聯手,結果很不錯,楊氏毀滅了。
李昌國和李林甫聯手做事也不是第一次了,安定吐蕃之戰,李林甫親身措置糧草,兩人也算是結合。李林甫很儘責,雄師糧草不缺,算是共同得不錯。
群臣順次進入含元殿,站好班次。
兩人相偕,朝皇宮走去。
安祿山不把太子李亨放在眼裡,曾當著李隆基的麵把太子李亨疏忽,不予見理不說,還當眾問“太子是何官”。這對太子李亨來講,是奇恥大辱,自此今後,他就恨安祿山入骨,恨不得安祿山死掉。
“那你說說,楊氏都作了哪些惡事。”李隆基一張臉陰沉,能夠扭出水來。
楊氏所作所為,實在是過分駭人聽聞,激起了統統人的義憤,纔有此次空前聯手之事。
“拜見陛下!”群臣見禮。
但是,他們兩人明天聚在一起,會商得非常熱烈。
此次,兩人聯手,要給百姓討回公道,是第三次聯手了。
不過,誰都明白,以李隆基對楊氏的信賴,要達到這一目標很難很難,必必要群臣聯手才氣完成。
再說了,李昌國事大豪傑,立下大功的大豪傑,如果站到前麵的話,他們也感覺說不疇昔。李昌國本不想如此做,又推拒不得,隻好站在最前麵。
“安大人的話,就是我要說的。”出乎統統人的料想,太子李亨上前一步,與安祿山肩並肩站著,掃視群臣,眼中精光暴射,道:“本太子把話撂在這裡,若不能為百姓討回公道,這太子不當也罷!”
安祿山凶名在外,他一吼,本來三五成群的群臣不敢過來,個個心胸驚懼,有些驚駭。
“好!”隻要一個字的答覆,倒是空前整齊。
“安大人放心,我們正有此心。”群臣也有為百姓討回公道之心,齊聲擁戴。
“我,安祿山,是胡人,生姓鹵莽,你們瞧不起我,我內心很清楚。”安祿山是個明白人,很清楚群臣為何懼他:“你們中有很多人在手裡吃過大虧,恨不得把我撕著吃了。我安祿山不是好人,是好人,的確是好人,殺人如麻,毫不手軟,這輩子做的善事也未幾。不過,今曰我卻要做一件善事,為被楊氏淩辱的百姓討回公道,你們誰不同意,讓我安祿山不得好過,我也不會讓你們好過。我安祿山的為人,你們是清楚的,有恩報恩,有仇報仇,我要提示你們,千萬莫要在這事上與我過不去。”
遵循程式,明天應當是大加封賞安定吐蕃功臣的大朝會,期近將封賞之際,李隆基對李昌國事特彆賞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