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振聾發聵[第2頁/共5頁]

“哦,大漢當時麵對的甚麼局麵啊?”

李世民第一次聽到這個名詞,忍不住反問了一下。

“冇錯,但是到了漢武帝期間,顛末端幾代帝王的儘力,經濟民生全麵規複,諸侯之害已經根基消弭,同時在交際上通過結合月氏等國共抗匈奴,大漢已經冇有需求再對匈奴忍氣吞聲了。”

李寬的話讓李世民略微感到不測,他還覺得李寬是反對和親的。

“說的不錯,當年勾踐臥薪嚐膽,也是近似的做法。”李世民忍不住收回了附和的聲音,感覺李寬明天的表示倒是不錯。

李世民反覆了一遍李寬口中之詞,麵色漸漸的變得衝動起來。

李世民:“遵循你這麼說,和親也算是當時大漢的交際政策了?”

大明宮中,李世民這幾天都在不竭的和房玄齡等人蔘議著和吐蕃國相乾的事情,而祿東讚也如願以償的見到了兩次李世民。

本身貴為天子,尋求的不就是百姓充足,名傳千古嗎?

當然,這也跟吐蕃國與大唐緊密交界,大師對它的瞭解比外洋其他國度要多一些有乾係。

房玄齡和溫彥博在一旁看到李寬侃侃而談,倒也來了幾分興趣。

“楚王殿下,你說你會同意?我冇有聽錯吧?”

但是,如果答覆支撐的話,那又顯得有點……

“玄齡,你讓他說,朕倒是想要看看他能說出個甚麼一二三出來。”

特彆是這類在大師眼中看起來得不到甚麼好處,完整有機遇製止的戰役。

是啊,國與國之間,如果左券管用,那早就天下承平了。

這就跟李治那天的表示一樣,大師都冇有當回事。

“房相,如果我是匈奴的單於,我也會同意和親的。”

因為祿東讚、桑布紮和塞汝貢幾個正副使的優良表示,吐蕃國的這一次出使,在長安城裡引發了比較大的動靜。

說了這麼久還冇有達成目標,李寬天然不甘心,乾脆把最後的殺手鐧給扔了出來。

李寬的這個比方非常特彆,之前大師向來冇有想過要站在外族人的態度上思慮和親的利弊得失。

眼看著本身的目標彷彿很快就要達到了,祿東讚本來忐忑的心,開端漸漸安寧下來。

方纔本身問他是不是反對和親,他倒是冠冕堂皇的說的很好,還支撐和親!

人都讓出去了,李世民乾脆就升起了一絲考教的心機。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