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但是李世民吃驚,群臣聽到這個數字,一樣也都失態了,這但是整整一百噸黃金啊――如果這個數字不是記錯的話,光憑著這麼多黃金,大唐就相稱於多增加了一年半的國庫支出啊(大唐客歲一年支出是兩千萬貫,一百噸大抵相稱於三百二十萬兩,一兩黃金兌白銀十兩,就是三千兩百萬兩白銀),並且這還是純粹遵循金價來計算的,要曉得黃金但是硬通貨,暢通才氣不管放在哪個期間都是非強大的,冇有誰會傻到直接拿黃金花出去的。
李貞倒也不是冇有想過溢價采辦,但他又不是黃金彙集癖,實在是冇有這個需求,有這個閒錢他倒不如多投資一點實業更劃算。
“嗬嗬,現在說這些又有甚麼用?戀慕不來啊。”
第三百九十一章震驚~
唯有幾個佛門出身的官員質非常的不滿,或者對薛萬徹與劉弘基有所曲解,是以厲聲詰責道:“金子多這是功德,但是你如此輕瀆神佛,莫非就不怕上每天譴嗎?”
心中將這個仇記下,口中則解釋道:“按照陛下的聖意,婆羅門教已經被我們宣佈為邪教,梵天、毗濕努以及濕婆等邪教神明也被貶為偽神,我們砸的是偽神的古刹,拆的是邪教的神像,融的是仇敵的黃金,叨教這有錯嗎?”
當然,該涵養五年的還是要涵養五年的,不為彆的,就因為大唐近些年來一向對外作戰,在頻頻得勝的同時,也耗損著大唐本身的元氣,百姓們更是好戰情感嚴峻等等,這些喪失都不是經濟增加所能彌補的,獨一能醫治元氣喪失的就隻要時候,是以不管如何,五年的涵攝生息是必須的,並不以外力所轉移。
一時候世人群情紛繁,有悔怨,有戀慕,有妒忌,世人語氣不一,但此中大部分人都對於天竺這一戰紛繁持支撐態度――廢話,打了一戰就獲得了這麼多的黃金,如許的戰役如果能多來幾次就好了,大唐光是靠兵戈就能實現四個當代化了。
何況,固然說黃金兌白銀彙率差未幾是1:10 ,但那隻是小範圍的兌換,如果黃金的數量夠大,冇有誰會遵守這個規律的,一百噸黃金如果真的要一起兌換,就算彙率增加到1:15乃至1:20都不是不成能,詳細環境就要看銀行能讓多大的利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