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青上行泰山封禪的天子未幾,而能伴隨天子封禪的大臣也少,封禪之君臣皆能銘記於泰山之頂,讓先人欽慕,如此名聲引誘下,還是有很多朝臣們要求行封禪。每次朝會上都有人發起,被本身的臣子一通歌功頌德的歌頌,到厥後李世民也有些動心了。
此提案一提出,頓時在朝中引發軒然大波,反對之聲不斷。很多朝臣跳出來,指責疏中的發起不顧當前國情,一味裁軍,乃失民氣之舉。向各內附部落征兵更是有失堂堂中原之禮節,恃強淩弱,失期於天下。
上一年,朝集使、利州都督軍人彠等人上表要求行封禪,被李世民回絕。
魏征的話發人省醒,很多支撐封禪的人聽了也沉默了。
疏中另有應征參軍兵士傷殘、滅亡的撫卹等申明。
――――――――――――――
在邊上一向未表態的長孫無忌、王珪和戴胄等也在這個時候表示支撐試行募兵製及向內附部落征兵,文臣中的這幾位大員一表態,朝堂上反對的聲音一下子少了很多。
本來廢置的軍火監,歸屬於工部,由一名正四品上的軍火監大匠領,而新設置的軍火監則歸屬於兵部,由兵部尚書兼領,本來正六品上的少匠也變成了正四品下,級彆進步了很多。
朝會上,麵對眾臣的封禪要求,李世民則說:“你們都以為登泰山封禪是帝王的盛舉,朕不覺得然,如果天下安寧,百姓家給充足,雖不封禪,又有甚麼乾係?昔秦始皇行封禪禮,而漢文帝不封禪,後代豈能以為文帝的賢德不如秦始皇!且事天掃地而祭,何必登泰山之巔,封數尺之土,然後纔算揭示其誠懇敬意呢!”
―――――――――――――――――――
上元節過後,李世民正式公佈詔命,重新設立軍火監,歸屬於兵部,以兵部尚書候君集兼領軍火監大匠,特衛中郎將李業詡領軍火監少匠職,下設軍火研討署、弩坊署、甲坊署等,李業詡兼領軍火研討署令,已經規複原名陳天寧的流雲小道任軍火監丞,正七品上。
疏中說道,今天下持續幾年豐足,國庫充盈,百姓安居樂業,然邊患未除,海內時有背叛,邊關百姓經常蒙受擄掠禍害,府兵戰力不強,邊軍戰備力量虧弱,國度的安然遭到威脅,百姓安寧的餬口得不到保障,是以必須加強軍隊的扶植,慢慢試行募兵製,以常備軍替代目前亦農亦兵的府兵。新募集的兵士用新式體例加以練習,使之成為抗擊內奸入侵、彈壓境內背叛、威服周邊四夷的精銳武裝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