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牧的侯府照比天策府,天然也要有這些官署。值房甚麼的,在府中都是現成的,不消擔憂擱不下。李牧現在煩惱的,是人選的題目。
天策大將李世民,正一品,府主,總判府內事。
冇有了李牧的長安城,又規複了原有的次序。李世民也過上了普通‘上班’的日子,早膳過後朝議,朝議結束以後,三省六部留下來聊一聊,吃個午膳,下午再措置一些毒手的事件。長孫無忌也不從密道來回鑽了,固然還冇正式官複原職,但是每天仍像是平常一樣,幫李世民看聖旨。也冇人感覺不當,誰都清楚,李世民是不成能不消長孫無忌的,遲早找個機遇就返來了。國舅還是國舅,尚書還是尚書,這鐵打的金飯碗,是誰也砸不破的。
李牧揉了揉發脹的額頭,把長孫衝也解撤除了。
說著,李世民抓過來一張紙,提筆寫信開噴,看這架式,也是要八百裡加急複書了。
從長史和司馬這兩個職務上便可曉得,這倆人一個是管政的,一個是管軍的,隻是這個宇文士及,倒是未曾見過。當年混得這麼好,現現在卻冇了動靜,這內裡到底有甚麼貓膩,李牧倒是有些獵奇了。他拿筆在冊薄上麵畫了個圈兒,籌算等有空的時候,差人調查一下。
看罷,李世民神采烏青了起來。長孫無忌看到李世民的神采,覺得出了甚麼大事,嚴峻道:“陛下,出了甚麼事了?”
傍晚,太極宮。
宮女已經掌燈了,另有一堆的奏摺冇有看完。李世民揉了揉眼睛,看向中間的長孫無忌,見他仍聚精會神地翻看著,眼中閃過一絲的歉疚。前次長孫無忌誣告李牧的事情,雖說長孫無忌是有私心的,當時李世民也非常活力。但倆人從小一起長大的豪情不是假的,氣頭過了以後,李世民又想起長孫無忌的好來了,再想想當時本身的做法,頗覺本身有點過分了,以是他才把長孫無忌叫過來,讓他幫手看奏摺,以此來表白態度,安長孫無忌的心。
這倆冇傳聞過,看他倆賣力的事件,也不算首要,李牧也冇有甚麼獵奇的,連標記都冇留。
冇人呀!
李牧笑了起來,冇想到於誌寧這個二愣子,當年竟然還跟杜如晦火伴過。對比倆人現在的職位,確切是有點差得太多了。杜如晦與房玄齡齊名,均為宰輔,而於誌寧卻隻是一個太子府的屬官。不過從李世民的安排也能看出,這於誌寧確切是他信賴之人,放在太子身邊,不是不看好,而是磨磨性子,留著給太子保駕護航用的。簡在帝心之人,今後還是給他留幾分薄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