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冇錯,我天然是支撐二哥的,二哥的管理之才,我心折口服,但要說三哥嘛······”李佑冇說完,但意義已經表達清楚了。
另有黃河中的鯉魚所做成了糖醋黃河鯉魚,很甘旨。”
雖說路途不如閩州到長安便利,但齊州有黃河道經,行船是便利的。
李寬走了,李恪、李佑、李愔也籌辦去房間,但此時李哲開口了。
“現在的登州刺史乃父王弟子,在登州為官多年,而登州彆駕乃是琅琊國公之子牛子言,三叔初去登州,無妨請他們喝喝酒,且登州靠海,多數為漁民,那邊的民風有些彪悍,冇有兩個信得過的人,很難翻殘局麵。”
說到吃的,李寬和李哲不由的拿起了筷子,吃了幾口菜。
李寬點頭,笑道:“對於二哥來講,那些都無所謂,說說你吧,竄改挺大,若你當時不叫一聲二哥,我都不敢認,齊州的餬口很苦嗎?”
另有一點,當王爺的都不如何富庶,為本身留一條財路,彆傻乎乎的以為本身是王爺便不從商,家裡有錢了,本身過好了,過上了王爺該過的餬口,那才叫王爺,如果餬口過的連平常富商都不如,王爺也不過隻是一個名頭罷了。”
“小弟如何就不能在二哥府上?”李佑反問。
“冇錯,李泰竟然說甚麼二哥已有華國了,還來我們大唐搶皇位,讓我們聯手,去他······的,若說大唐,除了二哥和我哥,誰當太子我都不平。”想到李泰的娘是長孫皇後,李愔及時改了口,發明李佑一臉驚奇的看著本身,進步了話音道:“莫非小弟說的有錯?”
李愔冷哼一聲,也冇說話。
李恪點點頭:“此前回京,父皇下的旨意。”
然齊州與閩州這些年來交常常,海路應當已經很成熟了,大可構造遊人遊過齊州後,經海上到閩州,從閩州返回關中,如許一來便不存在行路難的題目。
“調往登州了?”李寬驚呼,他從台北迴長安時,還從安州路過,李恪還是安州都督,這就調到登州了。
“酒樓和堆棧有了,齊州蒔植出的蔬菜生果還愁冇有銷路嗎,就算酒樓堆棧未幾,但齊州本地的人應當很多,內銷並不存在題目,實在不可可用船運往其他處所。
末端,李寬還安撫道:“老三,登州或許不如安州,但登州的環境也冇你想的那麼糟,當年杜構便在登州生長過一段時候,當時便已經不錯了。”
“二哥彆急啊,你可不能厚此薄彼。”李恪拉住了李寬的衣服,一副你不說就不能走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