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表忠心的人,上位者老是刻薄的,李寬也不例外。
“於將軍,你們既然誌願留守在九州和四國,那朕也就不瞞你們了,九州和四國在不久以後便會成為一國,而你們將會是建國的功臣。”
見到世人點頭,李寬再次開口道:“當然,如果留守的士卒情願留在九州或四國,便叮嚀人統計下來,陳雲你得叮嚀水兵將士卒的家眷送到四國或九州。”
畢竟如果她被逼退位了,倭國下一任的帝王說不定就是朝九州和四國脫手。
“九州和四國兩島現在是我們華國的領地,但是九州和四國間隔華國的路途不消朕說,你們亦能明白,以是此次會留下一多量將領和士卒留守在九州和四國,兩年以後纔會有輪換,你們好好給士卒們說說。
九州和四國所需的官員,這些人已經充足了,比及朕回台北以後,亦會遴選一部分官員來九州和四國,以是你們遵循朕的叮嚀停止便是。”
在回九州的海路上,李寬這纔將統統的將領調集到了一起。
像似明白了於將軍等人的意義,李寬笑道:“你們想多了,你們之前便曉得,朕籌算回台北以後便將皇位傳給太子,以是對於皇位,朕已經冇有那心機,這九州和四國將建立的夏國的君王是哲兒。”
但是現在,不知是因為心機年紀大了,還是因為想著留下一些困難過煉李哲,總之李寬不在乎的叮嚀人將間人皇女調派來的人打斷了兩條腿,帶著雄師跨上了返國的路程。
李寬對勁的笑了,本來籌算留守在九州和四國掙些功勞,表表忠心的於將軍四人也笑了,做夢也冇想到會有如許的好處。
比及統統的事件都結束,李寬才從倭國返回台北,正式返國。
遵循以往的常例,華國雄師出征很少留守士卒的,哪怕是現在已歸到華國治下的呂宋,實際上留守的士卒也很少,但是聽李寬話中之意,留守倭國的士卒必然是一大部分。
李寬點點頭,持續叮嚀道:“現在九州和四國乃是我們華國的國土,以是得參軍中遴選一批人出來管理,至於遴選出來的官員,朕隻要兩個要求。
當然,對勁的可不止李寬和於將軍等人,另有聽到動靜的士卒們,特彆是那些被遴選出來的,在九州四國為官的士卒。
究竟上,誌願留守在九州和四國的將領未幾,不過也不是冇有,像當初大唐調派到華國的將領便當場說誌願留在九州和四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