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至到了第三座牌坊,牌坊正中倒是空了出來,冇有再謄寫甚麼筆墨橫批之類的字眼,擺佈兩側也不再是春聯,反而成了兩句話。左邊的是:你們的名字無人曉得;右邊的是:你們的功勞與世長存。
進到忠烈祠大殿,劈麵便是一座龐大的影壁,上書“六合”二字,供桌上安排著一樽巨大地香爐。從“六合”二字的兩側開端,一個個的牌位層層疊疊著向殿後延長,便是數也數不過來。有的上麵刻馳名字,更多地上麵,則是連名字都冇有,隻要某某軍某某都之類的字樣。
全部忠烈祠閃現出一種沉澱的青灰色? 給人的感受便是凝重? 粗暴。再走近一些? 便可清楚地看到三座牌坊? 一層層地由南向北擺列。最內裡的一座牌坊一門三孔? 蓋頂也是利用花崗岩雕砌而成。四根門柱腳下,蹲著四樽儘顯煞氣地石獅子。上方鬥拱正中的位置謄寫著忠烈祠三個字,鐵劃銀鉤般地大字裡透著一股無以言述地悲壯之氣。牌坊的擺佈兩側卻一副春聯。左邊謄寫著:百戰裹屍還,宜藏茲猿鶴幽樓,麒麟高塚;右邊寫著:千秋靈爽在? 此中有萇弘碧血? 忠烈衣冠。
種師道再一次微微躬身抱拳施禮,直起家子後大聲喝道:“奉詔!起~!天子出行? 諸神遁藏!”
在這些禁軍士卒的背後,便是從靖康元年起便日夜不斷趕工? 直到靖康三年臘月二十八完工纔將將完工的忠烈祠。
再今後,神采凝重,臉上冇有一絲笑意的趙桓頭頂十二旒冕冠,身穿繡著龍紋、翟紋和十二章紋的赤紅龍袍,端坐在禦輦上,龐大的禦輦四周漫衍著六十名全部武裝的禁軍侍衛,禦輦前麵又跟著全部武裝的一百二十名禁軍,厥後又是三千馬隊。
說完以後,趙桓又伸手一指身後的忠烈祠大殿,大聲道:“恰是這些為國捐軀得義士,用他們的血肉,將殛斃擋在了國門以外!
俄然,沉悶的號解聲嗚嗚響起,宮門也隨即吱吱呀呀的翻開,一隊禁軍魚貫而出,分立在主道兩側,接著又是一百二十名滿身戎裝,騎著戰馬的禁軍率先出了宮門,然後是一百二十名宮女分紅兩列,手中或挑著香爐、宮燈,或持著寶扇、玉瓶,接著又是兩列身著戎裝,手持長戟的淨軍。
連續穿過三座牌坊,再過了石碑,約行三百步後,便是忠烈祠大殿。殿前門路共有九階,又以白玉石雕欄隔出來三條通道。整座大殿飛簷鬥拱,正中的殿名處一樣刻著趙桓手書的忠烈祠三個大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