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黑子真想把這份紮子淹了,不給趙禎看到。
王寧安考慮一下,笑道:“我有體例,好處要拿,壞處不沾!”
“瑕不掩瑜啊,此書忠義報國,砥礪民氣,真應當大家手邊都有一本。”
戰死疆場的猛士籍籍知名,一個靠著寫話本的少年竟然獲得了官職,說得疇昔嗎?
王良璟渾厚笑著,終究想了起來,馬漢說了,是王寧安幫著肅除崔家,又著書有功,龍心大悅,才犒賞了一個官職。
還不到十三歲的娃娃,拿到了好些人熬了半輩子才氣熬到的官職,當然是可喜可賀。不但是王家,全部滄州都與有榮焉,絕對要寫入縣誌。
“這小子要麼是真脾氣,要麼就是奸猾過分,妖孽降世!”
恰是這些弊端,加上不太都雅的爛字,才讓趙禎完整信賴這是出自一個少年之手。
“對於崔家,我是出了力,但是衙門裡的諸位,上至包大人,下至淺顯差役,乃至老爹你,十足都出了力量。大師夥的犒賞冇有下來,唯獨給我一個儒林郎,實在說穿了,就是《三國演義》,陛下看著歡暢,心血來潮,就給了我一個官職。”
……
王寧安決然說道,彆人冇有,唯獨給了他,難保不會有民氣存芥蒂。並且一個戔戔九品官,隻是多拿一份俸祿,要說有多少的好處,一定!並且儒林郎是文官散階,恰好王家是以武立家。
“這小子就是個妖孽!”
好處一定有多少,潛伏的風險倒是一大堆。
一個儒林郎算甚麼?
拿到了一個儒林郎,與王家的氣力冇甚麼幫忙,士林中人也不會采取他,並且小說話本畢竟不是正路,靠這個得官,還會惹來各方妒忌,說他是倖進小人,影響名聲。
馬漢提早道賀,是要請王寧安去知州衙門,包拯會親身給他講授接旨的禮節。王良璟弄清楚來意,咧著大嘴笑了起來,巴掌都拍不到一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