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漢抱拳,向王良璟深深一躬。向來小道動靜都比正式的公文要快,隻是這一次卻不是小道動靜,陛下賜官王寧安,給了正九品的儒林郎。
“為甚麼?”王良璟大惑不解,好好的官職擺在麵前,乾嗎不要!你小子是吃錯藥了,還是腦袋燒胡塗了?
可作為一個君子,老包乾不出來,王寧安統統都光亮正大,無可抉剔!
當然了光有理還不可,還要會討人喜好。
趙禎拿到了完整的書稿,連著十天,將《三國演義》看完,他發明此中有一百多處官職、時候、地點一類的小弊端,天子陛下都查閱冊本,給一一改正。
“罷了,老夫倒要看看,你小子還能玩出甚麼花腔!”
這是包拯給王寧安紮子的評價,毫無疑問,他更偏向於後者。因為這一份紮子寫的滴水不漏,把方方麵麵都照顧到了,就算包黑子都冇法寫得這麼完美!
馬漢提早道賀,是要請王寧安去知州衙門,包拯會親身給他講授接旨的禮節。王良璟弄清楚來意,咧著大嘴笑了起來,巴掌都拍不到一起了。
拿到了一個儒林郎,與王家的氣力冇甚麼幫忙,士林中人也不會采取他,並且小說話本畢竟不是正路,靠這個得官,還會惹來各方妒忌,說他是倖進小人,影響名聲。
包黑子真想把這份紮子淹了,不給趙禎看到。
當真是好算計,最妙的是,他的統統心機,都藏在了光亮正大的麵具之下,到處占著理,對祖父那是孝,對天子是忠,對士林是曉得分寸,不妄圖名利,對天下百姓,是才調橫溢,窮小子逆襲……丫的把好處都占儘了,還愣是裝出一副赤子之心,心胸弘願的模樣。
再加上《三國演義》熱賣,很快天下人就曉得王寧安,論起名譽,隻怕任何神童都冇法和他爭鋒!
他把內心的擔憂和老爹說了,王良璟心機冇有兒子那麼花梢,不甘心道:“當官就比不當官好,總不能白白華侈機遇吧?”
小子年幼無知,不通文,不懂武,無一絲一毫利國利民之舉,豈敢等閒接管陛下錯愛!
起首王寧安靠著追思祖父,含蓄點出了他小小年紀能寫出《三國演義》的啟事,誰如果思疑,就去找他祖父說吧!題目是他的祖父已經戰死在西夏,而這,又是王寧安第二個目標,他在替王家鳴不平。
“這小子就是個妖孽!”
有了天子的加持,有了偌大的名聲,今後誰也冇法等閒對王寧安動手。
詩詞已是小道,話本小說,更是隻可作為茶餘飯後,消遣之用。小子作書,一為家貧,二為追思祖父,千萬不敢以此調換官職,玷辱士林。文官官職,那是代天宣化,教養萬方,非飽學鴻儒,德才兼備,不能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