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家,竟然是崔家!

實在算起來,王寧安這些將門,和他們崔家倒是更親熱一些。

“終究出招啊!”

兩記重拳打出,洛陽的環境刹時安穩下來。

這倆貨當然不敢頂撞崔公子,並且他們感覺崔公子說這話,那但是天經地義,底氣實足!

並且大宋立國以來,豪門權勢全麵崛起,士紳代替了本來的世家,幾位相公往上數三代,幾近都是豪門士紳,和世家大族不是一起人,崔公子也不敢冒然交友。

人都有一個弊端,追漲殺跌,當鹽越來越少的時候,百姓們猖獗采辦,隨之而來的就是鹽價飆漲,一度壓到15文擺佈的鹽價敏捷衝破20文,然後又衝破25文,間隔規複到之前的程度,指日可待。

包拯看來,就是朝廷拔除了專賣專營的軌製。

但是既然扯開了口兒,把弊端都揭示出來,那就冇有客氣了。

“甚麼?”

“他們籌辦如何乾?”

略微講究一些的人家都吃池鹽,或者井鹽,而一斤上好的井鹽能賣到500文以上,淺顯百姓是無福咀嚼的。

兩端蠢豬,就曉得跑到天子麵前鬼叫,就你們這點道行,彆說王寧安了,就連那幾位相公都瞞不過,也難怪人家聯手,把你們轟得渣都不剩。

年青的趙禎聽信了這幫人的忽悠,公然放開了食鹽,鹽稅倒是從1200萬貫漲到了1800萬貫,看起來是有些效果的,大臣們也都拿效果忽悠敷衍天子,可他們不肯意說的是,鹽價暴漲近兩倍,真正的大頭兒,能夠說八成以上的利潤落到了鹽商的口袋裡,垂垂的,百姓吃鹽都變成了期望!

如何又冒出來了?

如果說加更增加了,質質變好了也還說得疇昔,但是現在的鹽,是越來越差,內裡都是沙土雜草,粗糲非常。

不說彆人,光是劉幾,席汝言,他們的族人就做很多買賣,一聽到商稅兩個字,都給外敏感。

“還覺得王寧安多短長呢!也不過如此!”

包黑子直接封了八家最大的鹽鋪,並且貼出佈告,曉諭百姓,秦鳳路等地以糧換鹽,在洛陽還是有效,能夠用糧食換青鹽,也能夠折算成銅子,一斤粳米折7文錢,換句話說,14文錢就能買一斤青鹽。

劉幾和席汝言躬身聽著,心說這內裡也包含他們啊!

本來所謂的利國利民,底子成了一個笑話,隻是無益於販子。

最怕的就是仇敵裝死狗,永久雲裡霧裡,看不清楚,也冇法脫手,隻要敢鬥,敢冒泡,我王寧安還冇爬過誰呢!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