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六章 金石曹娥[第1頁/共4頁]

趙佶本日出宮,倒不是去做甚麼見不得人的事情,直接帶著保護與寺人而出,固然都是便裝,倒是步隊也算龐大,明裡暗裡幾十人之多。

漢末會稽上虞令感念其孝行,叫報酬其作了碑文。蔡文姬之父蔡邕手書筆墨,刻在碑文之上,蔡邕乃東漢之末書法第一人。此碑文乃金石絕頂之作,隻是厥後失散了。再到東晉,書聖王羲之複寫筆墨作碑,也是絕頂之作,厥後也失散了。北宋元佑八年,王安石的半子,蔡京之弟蔡卞再次複寫筆墨作碑。

趙佶通過中院以後,眼睛盯著那巷子絕頂的小門看得幾眼,俄然麵色大變。這王黼家趙佶也不是第一次來,隔壁是誰家趙佶也是心知肚明,倒是這一條通往院牆小門的巷子在趙佶心中掀起了波瀾。

要說這佳耦二人,現在一個四十有一,一個三十有八,人生已過大半。如此清閒治學,也算是人生大幸。何如另有靖康大難,當真也是雨打浮萍,從山東之地一起逃亡南下,艱苦也是無數。趙明誠過不很多久還又當了官,靖康之前,還前後出任了萊州與淄州兩地知州,然後便是金人殘虐。

李清照也趕緊起家一福,說道:“鄭相私有禮!”

此人一聽,恍然大悟,說道:“還是趙兄成就深厚,原道是人誣捏所出。多謝趙兄解惑。”

趙明誠與李清照佳耦,現在支出實在未幾,保藏之法也隻得如此,便是以物易物了。

滄州清池城中。

便是“絕妙好辭”。

酬酢作罷,李清照開口便道:“常聞相公高文,早生拜訪之心,直到再聞一曲金縷方纔解纜而來,鄭相公詞作斐然,令人佩服啊。小女子也多喜詞作,常有所出,還請相公不吝見教。”

待得這個話題談得差未幾,鄭智才起家上前拱手道:“鄙人鄭智,見過趙兄,見過易安居士。”

“哦?蔡相公筆跡都稍差一籌,趙兄但是在那裡還看過更好的碑文?”一人問道。

說完趙佶回身就走,王黼麵色一愣,忙跟上幾步問道:“官家本日未幾留些時候?臣還籌辦了諸多節目為官家解悶呢。”

鄭智見得世人議論得極其投入,倒是也不出言打攪,隻在大廳開端處落座。

鄭智心中,文人不過兩種,一種便是治學有成,如趙明誠、李清照,《金石錄》傳承千年,為後代治學之人供應首要的史料參考,詞作更動聽心。彆的一種便是管理有方,如王安石。這兩種文人才氣稱之為文人,其他識字之輩,如賊爾。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