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這個噸是指大明標準的噸,實際上遵循歐洲標準是一千七百多噸,船體都是采取堅毅的緬甸柚木,具有可駭的三層火炮船麵,統共裝有八十門大炮,此中最可駭的另有兩門六十八磅炮,不過這些火炮都是英國人的老式鑄鐵滑膛炮,轉頭也就是拉到鍊鋼廠回爐的貨。而在這艘戰列艦兩旁,還各有一艘一模一樣的戰列艦,這就是英國東印度公司還欠楊豐的最後三艘戰列艦,都是在孟買製作的極新貨,彆的在孟買另有四艘戰列艦也在製作當中,隻不過那四艘是楊豐分外掏錢買的。
這時候歐洲人也曉得澳大利亞,但他們曉得的起碼一個大抵,誰也冇有真正的澳大利亞輿圖,至於殖民活動也還冇有開端,實際上一向到一七七零年庫克才發明新威爾士,一七八八年英國人纔開端把那邊當作犯人的放逐地,以是現在的澳大利亞正如一個待字閨中的少女般,等候著楊王爺去給她破chu。
“本王要在這裡建一座軍港!”
霍華德說道。
明軍目前獨一的軍港是昌國,那邊必定不能燒燬,楊王爺既然要在這威海衛建軍港,那必定就是要把艦隊分開了,目前大明水兵具有戰列艦九艘,巡洋艦五十艘,後者內裡除了英國人給製作的那些以外,還包含了之前戰役中俘虜的二十多艘清軍戰艦,也就是長江海軍的那些,在換上新式火炮後,也能夠當作巡洋艦利用,彆的另有二十多艘小型保護艦。
他的新洲就是澳大利亞,這時候真正的天下輿圖,已經作為大明總參謀部的絕密質料,給那些初級將領們看過了,他們都已經曉得了這個天下是甚麼模樣,包含澳大利亞,新西蘭,乃至於夏威夷,南極洲他們都曉得。
這支艦隊還是遵循疇昔的分法由戰列艦隊和巡洋艦隊構成,彆的另有一支附屬基隆守備府的分艦隊,一支附屬昌國守備府小型巡查艦隊,而主力就是戰列艦隊和巡洋艦隊,總計五十九艘大型戰艦。這支艦隊已經很龐大了,全數回港的話昌國基地底子就冇法包容,並且明軍現在南北兩處疆場,固然這兩處疆場上底子冇有能和本身對抗的仇敵,但艦隊老是跑來跑去也不好,在北方常駐一支艦隊倒也的確有需求。
霍華德說道。
這三艘戰列艦在質量上的確冇甚麼題目,畢竟他有一大堆船在孟買製作,已經成了東印度公司在遠東最首要的客戶,除了剩下四艘戰列艦以外,另有十幾艘大型遠洋商船。楊豐本身的造船廠現在固然也能製作同範例商船,但因為工人數量不敷,產量遠遠跟不上需求,不但僅是他訂購的,有很多腦筋好使的官方販子也一樣在從外賣采辦各種商船。最好這些年楊豐占據區產業生長很快,對外出口額緩慢暴漲,不但僅是本國商船來的越來越多,大明的商船駛出去的也一樣越來越多,最遠乃至都本身開到了波斯一帶,並且傳聞有野心勃勃的販子正籌辦遵循楊王爺的輿圖,繞過好望角把船開到歐洲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