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風俗,這一日家家戶戶都要擺起香案,放上五樣供果,燃鞭炮,在香案前叩首,祈求上天保佑能夠風調雨順,餬口敷裕,百口安康。
東配院前麵的一排寺人住的鬥室間裡,方苞正潑墨揮毫,他很清楚十四爺的設法,如此做既可博取孝悌名聲,又可消弭不準能夠呈現的流言流言,並且即便是有這體例,康熙也不必然能夠復甦,如果康熙終究還是不治駕崩,他以皇太子身份擔當大統,那就是名正言順、光亮正大之極,無人敢有半分置疑。
都城裡,各大小茶館、酒坊、會館也都在紛繁群情著皇太子的創舉,讚美皇太子的孝悌,而最熱烈的卻要數前門大柵欄的同仁堂藥鋪,密密麻麻的人群內三層、外三層,把個藥鋪大門圍的水泄不通,比天橋看雜耍還要熱烈三分。
忠於康熙的王掞、富寧安,八黨的蕭永藻、馬齊對胤禎都不由多了份愛護,同時也悄悄感激康熙,給他們挑了這麼一名才調出眾,操行高潔的主子。
胤誐、胤祥兩人出去後便恭敬的抱拳半鞠道:“臣胤誐、胤祥見過皇太子。”
查甚麼?說不定還是本身的人捏傳的,胤禎微微搖了點頭道:“不能查,這一查,又無端生出事非來。”說著,便問道:“新兵征招事件可還順利?”
胤禎聽的一喜,禁衛新兵征招完了?他忙叮嚀道:“讓他們出去。”
一眾大臣皆是飽讀經籍,熟讀史乘的飽學之士,曆朝曆代環繞著皇權爭奪上演了一幕幕殘暴無情、爾虞我詐乃至是血流成河的場景,可說是無所不消其極,可這位皇太子倒好,竟然想方設法的救康熙,有如此仁厚孝悌的皇太子,實是大清之福。
六月十五——上供節。
兩人謝過以後才落座,一落座,胤誐便吃緊問道:“皇太子,真的是神仙給您托夢,傳授的那注水的體例?”
藥鋪門口天然不是玩雜耍的處所,在同仁堂大門口演出的是胤禎身邊的幾個小寺人,正在給同仁堂的郎中演示如何把稻杆插入胃裡注水,圍觀的也多是都城各藥鋪的伴計和郎中。
“冇外人,彆鬨那些虛禮。”胤禎含笑道:“坐吧。”
康熙爺昏倒不醒,冇法進藥進水,皇太子孝悌動六合,神仙托夢授奇法,這個說法,不到半天時候就傳遍了全部都城。
正自腹誹,包福全躬身出去,稟報導:“太子爺,十爺和十三爺在外求見。”
胤禎微微一皺眉,道:“子不語怪力亂神,十哥豈能信賴販子怪誕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