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聽康熙要增大京報的發行量,胤禎不覺稍稍躊躇,略微思忖,纔回道:“皇阿瑪,京報是五日一刊,日印刷兩萬份,有些吃緊,可否將偏僻省分的京報送達推遲一日,如此便可緩過來。”
到景運門遞了牌子,胤禎才知康熙在壽寧宮陪仁憲皇太後說話,這仁憲皇太後便是順治爺的孝惠章皇後,康熙的養母,本年已是七十高齡,想來康熙陪她也聊不了多長時候。
送走鄭世昌,胤禎便命人備轎,進宮去見康熙,已經是正月十七,該回上海了,都城的一應事件都已措置結束,冇需求留在這事非窩,老十三這幾日固然冇催,卻也是隔三岔五便譴人過來刺探動靜,早已等不急了。
康熙點了點頭,含笑道:“能有這番見地,也不枉你在外曆練兩年,不過,在上海廣施教養,不但是防微杜漸,另有示恩於外洋的意義。南洋之地,自西漢始,便有大量漢人遷徙前去,及自本朝,已有千餘年汗青,可謂淵源流長,現借居南洋之漢民,總數不下百萬之眾。
“回皇阿瑪,已經完美了。”胤禎恭敬的回道:“十五弟聰慧好學,勤謹慎重,兒臣欲著他監督京報發行,還望皇阿瑪允準。”
除彆的,彆的另有一個國度,米字旗的英吉利,即英國,已經將觸角伸入南洋,正在籌辦參與南洋。
康熙瞅了胤禎一眼,見他一臉的淡定,內心也是非常迷惑,這老十四在上海兩年多,又常常跟海貿的販子來往,不成能不曉得南洋的環境,年前纔要征日本,年後又要征南洋,想到老十三纔去了水兵,他不但暗自嘀咕,老十四不是想兩麵開戰吧?
胤禎聽的暗笑,康熙公然是打的這個主張,隻不過,冇想到他如此保守,隻是希冀外洋之民迴流,為他的亂世錦上添花,看來,他是對本身的遠洋艦隊冇有信心,如是見地了遠洋艦隊的能力,隻怕立時就會竄改主張。
胤禎躬身回道:“回皇瑪,是的。”因是跪著,胤禎答覆的很簡樸。
有了呂宋和婆羅洲,在南洋也就站穩了腳根,以後,乘英國未滲入南洋之前,打荷蘭,篡奪爪哇島群島,將荷蘭擯除出南洋。
現在天下承平,民氣穩定,若能將江南富庶與教養禮節通過來往南洋商賈之口傳之南洋各地,引的外洋之民迴流,亦是一大盛事。”
想到這裡,胤禎欠身回道:“皇阿瑪聖慮深遠,用心良苦,不過,兒臣覺得,南洋既是有如此多的漢人遷徙,定然亦是富庶之地,何不一勞永逸,徑而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