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胤礽卻藉著這個機遇譴人四周聯絡在京的一眾王公大臣籌辦去暢春園祈求康熙就尊號,在京的諸王、貝勒、貝子、公、大學士、九卿、文武大小官員一聽到這動靜,不管情願不肯意,不管是不是抱病在身,隻要能爬得起來,都倉猝趕來過來,誰都不傻,誠如皇太子所說,這但是態度題目,皇上一定肯接管,可如果誰敢不在場,那會是甚麼結果,就是用腳也想獲得,這麼大的盛事,必定是有官員專門記錄的。

朕本春秋漸高、血氣漸衰,而朝乾夕惕實與日加增。合法敬慎保終孜孜為萬姓圖治安之時也。蓋朕之禦極年久,皆祖宗厚德景福,堆集留貽之而至。至於請上尊號,不過虛文,於朕毫無裨益,史乘所載加上尊號等事,徒為先儒所譏,不上也罷。”

三月月朔,康熙在暢春園收回上諭:督撫大臣辦事,當於大者體察,不成決計苛求,寬則得眾,信則民任焉。治天下之道,以寬為本。若吹毛求疵,天下人安得全無不對者?趙申喬任浙江巡撫時民多怨之,前任第118章 上尊號湖南巡撫,大小官員無不被參,豈一省以內無一好官耶?總之,為大臣者不成草率參人。明特臣工;不能秉公顛倒是非挾讐彈劾,此風不成不戒。夫官之廉潔隻可論其大者,今張鵬翮居官甚清,在山東兗州為官時,亦曾受人規例。張伯行居官亦清,但其刻書甚多,刻一部書非令媛不得,此皆從那邊來者?此等處,亦不必究。兩淮鹽差官員送人禮品,朕非不知,亦不尋求。蓋惟愚民為不成欺,居官之善與不善,到任不過數月人即知之,故曰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民意即天意也。

連續兩天,張鵬翮回府後都是閉門謝客,回絕訪問任何官員,這不但讓一眾想燒十四爺熱灶的官員大為愁悶,也讓太子、老八他們萬分驚奇,老十四這是唱的那一出?公開高調自主十四黨,卻又不吸納成員聚附民氣,這葫蘆裡賣的是甚麼藥?

康熙固然回絕了,但上尊號一旦拉開了序幕,可不是一下就能夠停下來的,向來此等大事都是講究個三請三辭的,如果就此不請,康熙不免又要多心。事以,滿朝文武大小官員,統統在京的王公大臣接下來的這段時候都為此事繁忙。

稍為躊躇了下,朱天保還是鼓起勇氣說道:“太子爺,平三藩,收台灣,安定噶爾丹,以及皇上五十聖壽之時,王公大臣曾經前後四次上書祈求皇上就尊號,可皇上都已經明白的拒辭不受,並且還峻厲嗬責,這事,還請太子爺三思。”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