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現在如果想要在遼東設立州縣來代替衛所,高務實感覺很難爭奪到多少支撐,一是因為祖製,二是因為思惟慣性。
而李成梁這十多年來在遼東的表示,也加深了朝廷官員們的這一印象:李成梁如此能打,也不能包管遼東不被搶,頂多隻能在被搶以後去報仇,打返來罷了。
高務實有些撓頭,這就難辦了啊……
至於冇有充足的文官……冇有就先冇有吧,萬事開首難,待我先把幾個衛的高層調集到蓋州來開個會,察看一下哪些人能拚集用。如果實在連拚集都拚集不了的,那也就彆怪我直接架空你們了!”
遼東一共有五位兵備,高務實是此中之一,獨主遼南。
坐在兵憲衙門書房,正細心核經曆任苑馬寺卿兼金複海蓋兵備們所留下文書檀卷的高務實俄然一拍大腿!
但厥後發明,方纔設立的督撫在軍權方麵,大略隻能在後勤等事闡揚感化,對總兵大權的豆割程度仍然不敷,因而便又設立了兵備道。
衛所軍官大多都是世襲來的,關內的世襲批示使們還常常性交換,乃至跨省交換任職,而遼東這一塊地區因為地理乾係,衛所軍官的交換很少跨地區,根基都是在遼東本地調來調去,以是團體性特彆強。
----------
我既有任務監督你,你敢不聽我的?就比如巡撫一職(說切當點應當是調派),其在大明,本身初設之時便是為了監督本地官員,成果漸漸就成了本地的主官。
但高務實甫一上任,就發明瞭一個大題目:他手底下很缺文官,特彆是賣力處所行政的文官。
在冊四萬多兵,在孔東儒眼裡竟然無一可用,這類環境高務實那裡能忍?
彆的,所謂海蓋參將,顧名思義,隻賣力海州和蓋州,更南邊的金州和複州便不在其轄區,比起高務實的轄區直接少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