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翊鈞皺著眉頭一擺手:“我冇說清楚,他是遇刺,但人冇大事……能夠受了點驚嚇。”
而而後嘉靖十八年仲春,莫方瀛所上降書,並未提出上述前提。大明廷議及嘉靖帝本人的定見,是要求處所督撫及領兵大員將安南真相勘驗,如莫氏“有隱謀,則進兵以正朝廷之法”;如“其束身待命,果無貳心”,則“朝廷待以不死”。
他如張嶽所建議,提出貶號的要求。仇鸞、毛伯溫就此事上奏時建議,“倘蒙矜宥,或可彆以都護總管等項名色,如漢唐故事,此所謂以夷治夷者也”。
而此次降服安南,因為張嶽之計,終究隻以雄師壓境,引而不發,既使朝廷懾服安南,又冇有華侈兵力、物力、財力,可見其功,陳矩把張嶽故事提出來,便是覺得高務實也籌算這麼辦。
蔡經上任後,廉州知府張嶽再上疏反對用兵。蔡經問張嶽:“空言罷兵,無以塞明詔,子能保毋用兵降登庸乎?”
感激書友“黑夜之箭”、“書友160808204222637”的月票支撐,感謝!安南之戰很將近開打了,持續求訂閱,求各種票!
火線領兵的毛伯溫等人,一麵批示雄師向邊疆堆積“聲望張甚”;一麵遣王良輔等人警告莫登庸;“令毋求封,毋求貢,束身請罪,歸地納印,去王號,奉正朔,則大兵可止,而登庸可生矣”,並示以手書令其信賴大明的誠意。
陳矩哭笑不得,道:“嗨,真不曉得說這莫茂洽是怯懦還是膽小,說他膽小吧,這不過是高直指自家一些仆人變更,竟然把他嚇成如許了;可說他怯懦吧,他倒敢行刺一省巡按!犯下如此大罪,豈不是逼著朝廷出兵打他?”
“是好,以是有人上疏說朕內心就記得錢。”朱翊鈞哼了一聲,冇好氣隧道。
“有的,有的,皇爺記性真好。”陳矩笑著應道。
“哦?”朱翊鈞挑了挑眉:“甚麼處所冇想明白?”
“密奏?”朱翊鈞微微一怔,立即伸手道:“拿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