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也有另一種能夠,天子以為不能讓李家在京畿周邊直接把握如此龐大的精銳兵力,是以在其他較遠的甲種軍中安排李家人任職,而在京畿周邊安排其他本身承認的將領。比如,第二家反對軍改的將門,也是一樣可行的。
鐵嶺李氏都是如此,其他將門又豈能不是?本質上,冇有哪家將門現在還真有本領反對高務實,因為高務實大不了不軍改了。隻要他不軍改,不震驚皇權,那麼他回過甚來弄死任何一家將門都和踩死一隻螞蟻冇甚麼兩樣!
這一日的京北大營觀察結束以後,內閣首輔高務實攜寧海伯戚繼光、寧遠伯李成梁分開大營,禁衛軍全部在營將官列隊恭送,目視三位軍中頂流回城。
高務實微微蹙眉,反問道:“寧遠伯有何見教?”
事理很簡樸,鐵嶺李氏成為了第一個反對“高務實軍改”的將門,並且他們本來就是明麵上的“將門之首”,那麼皇上見此環境,必定會拔擢鐵嶺李氏對抗或者起碼製衡高務實在軍中的影響力。
高務實也懶得在乎她的用詞見外,直說道:“你去給你兩個兄長寫信,讓他們鬨出點不大不小的事來,要那種……會讓戚總戎很不歡暢,但又不至於引發朝廷起火的事。”
三位大佬從德勝門入都城,因為所居不在同一條線路,是以在什刹海寺彆離。臨彆前,戚繼光在頓時見禮道:“元輔,本日老夫所獻之策,實乃萬不得已之時方可行之。然此番疆場遠在數千裡外,一應情勢一定為我等在京之人所能瞭然於胸,故此火線主帥仍當握有臨機定奪之權,老夫覺得朝廷切切不成遙製,此意還望元輔查之。”
這是甚麼意義呢?所謂公道的反對峙場,就比如李成梁疇昔是被高務實打壓過的,固然以李成梁的奪目,貳內心必定很清楚,這打壓本質上是天子的意義。
比如說給薊鎮第一軍安排一個李家人當副軍長,此人同時兼任一鎮統製,然後再讓李家人出任另一個鎮統製,這就直接把握兩個鎮、約莫兩萬五千人了,是一個甲種軍一半的氣力。
李成梁下認識擺佈看了一眼,幸虧周邊保護見他倆近間隔扳談,都已經很自發地讓開了一些間隔,是以四周並無六耳。
高務實一時想不到好的來由,隻好先對李成梁道:“寧遠伯故意了,美意心領,鐵嶺李氏就照寧遠伯的設法去做吧。”
隻不過,要如何找到一個“打壓”戚金的公道來由呢?戚金又不是不聽他高元輔的號令,高元輔和戚家乾係一向挺好,憑甚麼要打壓戚金?這必定需求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