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軍這股剩下的殘軍並未能抵當多久,他們本來就隻要五千擺佈,此中一千被高伏牛打倒,彆的的四千麵對陳蠶的死守和擺佈兩翼回援的三縱列也冇有甚麼兵力上風。在布日哈圖主力撤退以後,他們實際上就是被丟棄了,內心也談不上有多少戰意,很快便被李如鬆所部三下五除二掃蕩了一番,紛繁棄械投降。
但是高務實不曉得從哪弄來很多賬房先生(實際上是京華工匠書院培養的,師從高國彥)下到各鎮,從上往下由都批示使司、衛批示使司、千戶所、百戶所一向查到最基層的總旗、小旗,完整把賬目清了個明白。
但李如鬆畢竟是李如鬆,他固然有些驚奇,卻絕無半句推讓,當下便拱手領命,然後轉過身就開端利用權力,問道:“眾將,經台說有八位遊戎聽令於某,此處僅隻五位,餘下三將安在?”
在李如鬆的眼中,高務實的職位再高、財產再多都和他無關,不具有可比性。唯獨軍功這一條是李如鬆體貼的,而恰好是在這一條上,高務實比他更有底氣。除此以外另有一點與此相乾,就是李如鬆感到高務實本身也有些異類,是一個不那麼在乎手底下軍功歸屬於詳細某小我的大帥。
李如鬆還真是不把本身當外人,高務實既然放權,他就敢命令批示。固然方纔到達疆場,批示起這場掃尾之戰倒是一點也不含混,並且讓高務實略感不測的是李如鬆竟然還挺謹慎,把五員將領中的三位派在西線,以免察哈爾人去而複返搞偷襲。
各部將領本來對於李如鬆這個“外人”撈到了首功有些不滿,但想到本日這一戰李如鬆的插手的確非常關頭,也隻能勉為其難的接管了,不過心底裡總免不得悄悄較量,但願在後續的作戰中扳回一局。
李如鬆當然就比較對勁了。他在此次伐元之戰中一向但願立下頭功,可惜之前千裡奔襲至捕魚兒海但願守株待兔,成果卻冇推測察哈爾人玩了一手金蟬脫殼,本身撲了個空,痛失良機。
割首級這事兒李家軍向來善於,至於蒙軍殘存負隅頑抗,在他們麵前也翻不起甚麼浪花兒來。不過,既然不是名正言順的正麵殺敵,李如鬆本人就冇那麼大興趣了,他在率部策動打擊以後並冇有親身去剿滅蒙軍殘敵,而是去拜見了經略高務實。
這個表態讓高務實在九邊各鎮中的申明堪比神明,連一貫自大的李如鬆都心悅誠服。有道是誰給錢誰是爺,何況這位爺還是把舊賬翻出來補發的那位,的確爺中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