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3章 預先定策[第3頁/共6頁]

這一事件,直接導致了大明朝廷在五年後拔除福建、浙江市舶司,僅留廣東市舶司一處,自此大明與日本的貿易路子斷絕,從而倭寇滋長,也為厥後的‘東南倭禍’埋下了伏筆。

劉馨頓時瞪大眼睛,一臉驚奇隧道:“寧波?為甚麼?”

但寧波之所以是豐臣秀吉心目中一個避不開的痛腳,我估計另有一個啟事,那就是影響了兩國在陸地題目上的觀點,乃至終究影響了各自國運的一場事件:寧波之亂。”

我此前見過一副日本人畫的東亞輿圖,這幅圖大抵表麵還是有的,但國度麵積大小扭曲得比較短長。總的來講,就是大明這邊變小了,朝鮮和日本倒是都變大了很多。

劉馨一愣:“甚麼意義?”

二是大阪城裡的豐臣秀賴及其母親對兩軍戰事不做乾預,導致豐臣家的‘朝廷’主動放棄了日本節製權——不管是在名義上,還是在實際上。”

高務實道:“起首,站在豐臣秀吉的態度上來講,招安這個事情辦得委實遺禍無窮。五個大老,此中三個都是外樣大名。

其三,豐臣秀吉身後,如果冇有秀次在,則德川家康必將崛起,而西軍打不過他。”

換句話說,如果島津、北條家本身不作死去挑釁他,伊達家也不騎牆,那麼還會多出來三個100萬石以上的外樣強藩[注:高務實這裡是把島津家當時已經征服的九州國土算出來了的,這麼算的來由是如果當時島津家接管秀吉的要求,不再持續打擊,那麼遵循秀吉做事的氣勢,島津家之前的戰果是能夠儲存的。]

家康以後能玩各種操縱,莫非不也是因為秀吉托孤給了他嗎?但這是因為秀吉很信賴家康嗎?明顯不是,隻是因為當時外樣大名裡最大的兩家就是毛利和德川,比擬較一下,德川倒還比毛利更值得信賴一些,秀吉這麼做純粹是兩害相權取其輕。

“嗯……那你想做甚麼?”

“同一日本的豐臣秀吉,在你看來武略不敷?”劉馨看來多少有些不測。

“寧波在中國海事範疇都有著極其首要的職位,特彆是在明日陸地乾係方麵,從宋朝的時候寧波就是主導中日貿易的關頭港口。

這此中,德川家在被改易前也是坐擁三河、遠江、駿河、甲斐和信濃五國的大大名,估計領地大抵在150萬石擺佈。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