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3章 預先定策[第1頁/共6頁]

高務實笑了笑,又道:“那我這麼問吧,京華拿下安南靠的是甚麼?”

但寧波之所以是豐臣秀吉心目中一個避不開的痛腳,我估計另有一個啟事,那就是影響了兩國在陸地題目上的觀點,乃至終究影響了各自國運的一場事件:寧波之亂。”

成果導致甚麼?導致最後秀吉想出來給本身人混軍功、混封地的體例,就是去打朝鮮——這個餿主張導致的成果是顯而易見的:那是有仆人的狗,你豐臣秀吉如何能隨便亂打呢?

“寧波在中國海事範疇都有著極其首要的職位,特彆是在明日陸地乾係方麵,從宋朝的時候寧波就是主導中日貿易的關頭港口。

劉馨頓時瞪大眼睛,一臉驚奇隧道:“寧波?為甚麼?”

同時,在山中長俊對本身的作品停止補充訂正的最後幾年,秀吉已死,以是我小我以為山中對於秀吉的記錄是相對可托和客觀的。是以我以為‘秀吉曾打算將大本營挪動至寧波’這一傳聞也是根基可托的。”

1536年,節製了九州北部和中國處所的大內義隆再次開端派出遣明船。1551年義隆被家臣陶晴賢所滅(大寧寺之變),繼位者大內義善於1556年向大明調派使者,要求重開貿易,但是大明方麵將義長視為篡奪者而回絕之。

這五小我的石高,德川256萬石,毛利和兩川180萬石,上杉120萬石。除了上杉以外,任何一名大佬的封地石高都比他豐臣秀吉本人少不到哪去,乃至德川家康名義上比他的石高更高。

“冇錯,特彆是那一係列的招安。我本來以為招安是因為豐臣秀吉更擅善於政略而做出的挑選,但現在細心想想,卻感覺很能夠這些做法並不是甚麼‘挑選’,他實在隻是被迫。”

“這個說法可不是源自於甚麼官方傳說,是真有來源的。”高務實道:“是豐臣秀吉的近侍山中長俊在《組屋文書》中記錄下來的。”[注:此來源為《秀吉と文祿?慶長の役》,日本佐賀縣立名護屋城博物館、2007年、43頁]

家康以後能玩各種操縱,莫非不也是因為秀吉托孤給了他嗎?但這是因為秀吉很信賴家康嗎?明顯不是,隻是因為當時外樣大名裡最大的兩家就是毛利和德川,比擬較一下,德川倒還比毛利更值得信賴一些,秀吉這麼做純粹是兩害相權取其輕。

“我……”劉馨以手扶額,點頭道:“我一時之間,竟不知該如何評價纔好。這個打算實在是過分於荒腔走板了一些,你肯定這是究竟嗎?”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