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4章 帶路黨計劃[第4頁/共5頁]

三池港一戰範圍很小,小到在見慣了大世麵的高務實看來乃至算不上一場仗,頂多也就是一起武裝牴觸罷了。不過這場仗對島津家的刺激能夠不小,起碼必定是引發了島津義弘的高度存眷,由此纔有了島津家但願采辦軍器的發起。

原汗青上的薩摩藩可不止是之前提到的那些汗青,他們在十幾年後還會入侵併實際節製琉球,不過此次入侵的首要目標不是侵犯本身,而是為了便利和大明最買賣——當然,是指私運買賣。

本來,高務實感覺本身現在手邊的事情實在太多,對於日本方麵臨時是冇有過量的乾與打算的。比擬於日本而言,強化大明是他的第一要務,留好南疆後路是他的根基保障,至於日本……他此前的打算十足都是打算在援朝抗倭戰役以後。

他思來想去,感覺如果要攙扶島津家作為帶路黨,起首得有一個前提,那就是要能確保島津家是能夠節製的,起碼也得是能夠製約的。

南疆方麵從資本上風的角度而言,必定是高務實的首選“後路”,再加上把握南疆更能抵擋西方殖民入侵,也更合適高務實思惟中的“底層邏輯”。

不過這麼一來,高務實就必須重新核閱起他對日本將來的“安排”了。

這麼一個家屬,被豐臣秀吉打了一頓,“屈辱”地表示臣服,內心不爽完整能夠瞭解,欲圖抨擊也在道理當中。

不過這裡有個題目,遵循後代日本史學家的預算,日本的人丁在安土桃山期間前期、關原合戰前夕,大抵有一千兩百萬。如此,僅靠京華一家如何確保能夠保持統治?

但日本也不是一無是處,特彆如果要說“後路”,那麼高務實倘若仗著強大的京華兩洋艦隊躲去日本,就算哪天真的惹毛了天子,也大能夠高枕無憂。

這場戰役兩邊都動用了超越十萬人的兵力,並且終究決定出了而後日本的真正統治中間為德川幕府。

這場仗當然是打敗了,但也嚴峻減弱了當時首要大名的兵力和資金。不過這裡呈現了一些不測:比如德川家康因為獲得豐臣秀吉的批準,以討伐北條氏殘存權勢為名,獲許留守名護屋城停止守備事情,冇有直接插手兩次戰役,以是戰役對他們的影響較少,是以影響力逐步增大,隻要同為五大老之一的前田利家纔有能夠製衡德川家康的氣力。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