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2章 立威(上)[第2頁/共6頁]

次日一早,通政司按例清算好各地、各衙門送來的奏疏遞呈內閣。申時行申元輔早早就來當值,在本身的值房當中一邊喝著必定是真品的西湖龍井,一邊開端核閱各種奏疏。

彈劾潘晟和在寧波等地加稅是如何聯絡在一起的?

申時行倒抽一口冷氣——魏學曾遠在南京,如何這麼快就上疏彈劾潘晟了?這不成能是剛巧啊!

高務實從各個方麵——包含他的任官經曆等——細心機考以後,得出的結論就是楊巍或許不是端莊的實學派,但他從實際意義上來講,是免不了一個“晉黨”標簽的。

梁夢龍點了點頭,答道:“不錯,我庶吉人散館以後便去做了兵科給事中,在翰林院的時候很短。”

因而他換了個話題,問道:“申長洲的這個互換,我們能夠承諾下來,不過潘新昌的事接下去該如何?要不要趁申長洲對他不管不顧的機遇,再把他拉過來,也好讓王太倉即便回朝,也冇有機遇入閣?”

看到此處,申時行立即坐立不安起來。

看了冇一會兒,寫了幾道票擬,翻開下一本奏疏時俄然麵色一僵,隨即神采一下子就陰沉了下來。

前麵的意義,梁夢龍聽懂了,不過趙誌皋有甚麼題目?

至於這件事如何又和潘晟掛鉤了呢?這個簡樸:魏學曾查到,潘晟的侄兒潘益俄然成了某處私港的大店主。

梁夢龍臨時冇接這個茬,反而笑問道:“一個吏部右侍郎讓出去你或許不怕,可如果將來讓他接任了吏部尚書呢?”

大明朝的關稅,現在所履行的是當初高務實給高拱建議的那套體例,也就是不管貨色,隻按船隻大小來論。以是京華寧波港既然範圍相對其他私港的總和要小,那麼按理說征稅也應當更少纔對,為何現在京華每年繳稅兩萬七千兩,其他私港加起來卻還比京華少了八千兩?

梁夢龍有實足的掌控,高務實所謂的“讓他體味一下”,絕對是計算好了的,統統能讓申時行體味到的東西,都是他但願申時行能夠體味的。

高務實笑道:“並且鳴泉第宅學頗早,是以不知趙蘭溪在翰林院時,曾有人給他取過一個外號,叫做‘趙阿婆’。”

“恰是。”高務實點頭道:“彆說他回京隻不過做個吏部侍郎,就算過幾年讓他入閣,晚生也並不過於擔憂。是以申元輔此舉,在晚生看來並無甚麼意義,反倒是能夠給我等製止王太倉回朝又締造了一些機遇。”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