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2章 三策(下)[第5頁/共6頁]

戶部恨不得朝廷統統的用度開支都從內帑出,天子則恨不得連給後妃采買胭脂水粉的錢都歸戶部出。

然後就是漠南大戰的影響,當時戶部冇法驀地拿出那麼大一筆犒賞來,成果朱翊鈞又搭出來了一大筆銀子。

而原汗青上的萬曆朝,則向來冇有呈現過這類環境,哪怕朱翊鈞數十年不上朝,也冇有哪位臣子敢抗旨不遵。此中有一個很首要的啟事,就是大師都感覺內帑充盈,乃至極其充盈——有礦稅嘛。

但高務實不怕朱翊鈞不中計,他說道:“如果讓緬甸每年出二十萬兩歲幣,或者等價的物質,持續十年,乃至二十年呢?”

戶部賺了,勳貴冇虧,虧損的就隻剩下天子一小我。

高務實微微挑眉道:“簡而言之,就是冇好處的仗儘量不打,實在不得不打的,也必然要細心核閱此中能夠儲藏的好處,然後挖出來、操縱上。”

如許的局麵,就相稱於文官個人除了在品德層麵或許能限定天子一二,在最關頭的經濟層麵卻底子節製不住天子,天子想做甚麼就做甚麼,真正的隨心所欲,言出法隨。

高務實淺笑著道:“這一點皇上大能夠放心,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在必勝之戰的局麵下,坐在家裡白賺一兩成,是不成能冇人要的。退一萬步說,若真是冇人要,臣來兜這個底——這二十萬兩我京華一家包圓了。”

朱翊鈞之以是對於這一次緬甸的挑釁很不滿,直接向高務實表示本身但願狠狠的經驗緬甸一番,也有這個啟事——他但願用這一仗來證明內帑還是很充盈的,朝廷裡的某些人不要誤判了情勢。

高務實道:“緬甸在天南稱雄多年,這點家底應當是有的,就算冇有這麼多銀子,他們也能拿其他東西做抵。臣傳聞緬甸出產美玉、寶石,另有金礦甚麼的,至於柚木、黑木、紫檀木、黃梨花木等珍品木料,那就更多了……這都是銀子啊。”

但高務實是曉得原汗青上大明,在前前後後打了幾十年的明緬戰役中實在是吃了大虧的,雖說大明軍事上的失利並未幾,但終究卻把外附的一些宣慰司根基丟了個乾清乾淨,這此中的原因還是值得沉思的。

而隆慶帝的脾氣偏軟,他就不會效仿成祖,而是一門心機哭窮,整天說朕現在窮得叮噹響,買戔戔兩萬兩銀子的珠寶、造一批春宮瓷器之類的破事,都非得讓戶部出錢。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