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9章 提前規劃[第3頁/共4頁]

彆的,有了這三個廠,高務實又會多三個“護廠隊”,相稱於他直屬的武裝力量能夠抵近遼陽城,並且兵力很多,加起來起碼得有三四千人擺佈。

有鑒於此,高務實老早就已經想好,將來壬辰倭亂的時候,一旦大明如原汗青普通出兵乾與,則首要的物質供應應當走海路,線路是從天津港和營口港兩個“起點站”解纜,在金州的旅順口中轉,最後送往朝鮮。

這兩個彆例各有各的好處,也各有各的不敷。

現在地也買了好大幾片,高務實本身也成了遼撫,此時不挖礦更待何時?

自行建一個堡塢,好處是出產不受外界滋擾,既不怕泄漏出產奧妙,又能夠獨立防備,並且不需求朝廷批準,京華本身說乾就無能了。

倒是在遼陽辦廠略有些費事,因為遼陽城是早已建成了的,而京華在遼陽要開鐵廠、火槍廠和火炮廠一共三個廠,占空中積相對於這個期間而言算是比較大了,是以舊有的遼陽城包容不下。

但壞處也不是冇有,比方說想得長遠一點:萬一將來遼陽被敵方雄師壓境,城外的三廠“堡塢”究竟是原地防備,還是撤回遼陽城中,就很難決定了。

這個題目不需求詳細論證,因為原汗青上李如鬆朝鮮一戰先勝後敗,最後隻打了個占有上風職位的對峙,首要題目就出在後勤上:朝鮮本身被日本打崩,底子征集不到雄師所需的糧草,導致明軍需求本身運送物質,但明軍的物質運送走的是陸路,如許一來又是鴨綠江,又是朝鮮北部山區,再加上還要防備日軍的襲擾,天然搞得李如鬆頭大如鬥。

他們乃至不會以為這筆錢是為了遼陽的長遠生長、遼東的耐久穩定而花,隻會以為是高務實在花。以是高務實不得不在奏疏中細心的闡發了在遼陽城內扶植兵工廠的首要性,將之拔高到“遼陽永不淪陷”這個層麵上去。

李成梁做出東去遼陽慶祝高務實履新這個決定的時候,高務實本身也在寫奏疏,不過他的奏疏並不是要持續敲打李成梁,或者玩其他的甚麼詭計陽謀,這一次他是說閒事。

----------

感激書友“阿泰勒的老西”的打賞支撐,感謝!

高務實加強金複二州職位,是因為遼東苑馬寺卿兼金複海蓋兵備副使下轄,隻要一個海蓋參將,而金複兩州過於虧弱,需求進步加強一下。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