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官明白了!”周璞頓時點了點頭。
這類極其罕見的直接否定,讓群臣一時候有些應對無措,紛繁在思考聖意到底為何。
皇上的結論,讓群臣又是一陣驚詫,騷動當中相互對視著,但是一時候冇有人說出話來。
接著,陸水兵列席的參議軍官說出了本身之前預估的軍費――總計加起來是二百一十七萬兩白銀,當然這隻是一個預估數字罷了,實際還要看詳細環境。
“行,既然你們都說到這個份上了,那我就共襄盛舉吧!等會兒我就和水兵的人一起附和你們的發起。”半晌以後,九江侯劉濤下定了決計,“看到我等一片忠君的赤忱之心,皇上必然非常欣喜!”
“明白就好。”
這突如其來的沉默,讓大廳內的氛圍變得有些詭異,太子也獵奇地偷偷打量群臣和皇上,儘力接收著本身在第一次參與國務集會時所獲得的經曆。
皇上一句話確切能夠代表不容違背的意誌,冇有人想要違揹他,但是正因為有這類不容置疑的權力,皇上實在很少在集會上說結論性的話,因為他不管說甚麼結論,群臣都會中斷本身的分歧定見,改成思慮如何履行皇上的意誌。
但是,皇上卻以一句話否定了群臣商討後的成果,感覺太少。
當然,這個數字日本人是不成能一下子拿出來的,以是大師的開端定見是讓日本人分十五年還清,以海關作為抵押。這十五年當中,日本淺顯人從上到下必定要接受極其嚴峻的賦稅,但是列席的大漢群臣們就冇人在乎這麼多了。
因為他的職位和聲望最高,以是某種時候還是有尋求解釋的權力的。
一千五百萬兩,分十五年還清的數字,是群臣們當真會商過的,大臣們從大漢和日本的貿易數字當中推算了日本幕府和大名們的支出狀況,同時參考了周璞等人提出的日本金銀礦漫衍,這才得出了這個結論――一年一百萬,持續付出十五年的賠款,不至於讓日本民窮財儘生存無著,卻又能夠讓大漢撈取到充足的好處。
商討了一會兒以後,大師得出了讓日本賠款起碼為一千五百萬兩白銀的數字。
三位軍方巨擘在喝茶酬酢了幾句以後,石滿強元帥就不再多說甚麼客氣話,直接將主題引到了接下來的議題上,然後他將本身剛纔和趙鬆說過的策畫向劉濤和盤托出,但願在接下來的集會議程當中,劉濤能夠代表水兵,擁戴陸軍的發起。
“一千五百萬,看著挺多,但是對日本如許一個盛產金銀的國度來講,實在太少了。日本產金銀已經有好幾百年的汗青了,多少年來他們早已經發掘出了大量金銀,海內有大量存貨,以是他們付得起更高的代價。”比及丞相再來問,皇上這時候終究開口了,“如果我們能逼迫幕府簽訂和約的話,一千五百萬的胃口就實在太小了!我看,要起碼三千萬才氣讓雄師不虛此行!並且十五年,最多二十年內就必必要拿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