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四十六章 儲端[第1頁/共5頁]

“至於本朝,則是以儒學裡的程朱理學定為國策。”

“此言比如孔子對門生說,你要體味我的主張去看論語吧。王陽明對門生說,你要體味我的主張去看傳習錄吧。以是邵康節麵對小程隻能說,他的工夫學問都到此為止,但是並冇甚麼主張,不是他不講,而是真的講不出來。”

“受理學之教多年的儒生已生警悟,因為事功之學與心學分歧,心學已日漸從出世之學,變成出世之學,而我事功之學卻一向事出世之學。”

孫承宗回想道:“不過子曰,回也其庶乎,屢空。賜不受命,而貨殖焉,億則屢中。(顏回窮的響叮噹,但子貢卻不受運氣安排,本身經商贏利,有壓必重,最後到‘家累令媛’的境地)”

林延潮又問郭正域道:“美命,若彆人問你陽明子平生的主張是甚麼?你會如何說?”

林延潮道:“若說我當年方纔提出事功之學時,尚如繈褓當中的嬰兒,現在跟著我等在讀書人中影響日大,我還主一科南宮,天下讀書人學習事功之學的越來越多。”

邵康節卻說,平生的工夫學問都到此為止,但是並冇甚麼主張。

就算荀子不能抵四聖十二哲的職位,但也不會連從祀資格也冇有。

彆人猜想,那麼子張就是精確了。孔子說錯了,過猶不及。

“但是事功學派的傳承是自王安石所言‘為天下國度之用’,但是教員卻多次言,林學一派雖主張變法事功卻不是王安石之法,理學常指責此是自相沖突,不能自圓其說。”

郭正域確切有來由氣憤,先秦時法家辦事於天子,儒家辦事於士大夫,墨家辦事於老百姓。

林延潮反問道:“稚繩,若彆人問孔子平生的主張是甚麼?你會如何說?”

真正從子貢,荀子初創傳承下來的事功學派這一係裡,最後的主張在那裡?一在那裡?

孫承宗點點頭道:“然也,賢人直言,他與子貢二人都不如顏回。若賢人賞識顏子多於子貢,為何要說我和你都不如顏子呢?”

郭正域道:“這要看甚麼時候問了,三十八歲前陽明子會說是‘知行合一’,五十歲後會說是‘致知己’,但終究都不如明陽子最後的‘心學四句’,這四句道儘了本體與工夫,乃是陽明子平生的學問。”

郭正域現在恰好將一碗酸梅湯喝完,潤了喉嚨後大聲道:“當今儒家正宗,我事功學派雖是儒家一脈,但論及道統卻被當今很多朝野之士詬病。”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