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三百一十七章 大員[第1頁/共5頁]

林延潮道:“當然這是取巧,吾品德樸重,辦事能心安,吾能知之,但外人不知如何辦?那吾搶先事親,隻要外人看吾事父母孝,待兄弟悌,於後代慈,則外人看來則知吾修身有成!”

他在朝中本居左僉都禦史,因兄長孫鑨擔負吏部尚書後,按端方兄弟二人不能同時在京為官,必須有一人引避,以是孫鑛出京為山東巡撫。

郭正域道:“門生也知本身並非彆人眼中的聖賢,門生之修身隻求每日睡覺能夠安枕,辦事能夠心安便可。”

林延潮一手負手,一手指著麵前道:“當你站到家國之地來看,吏治宗室邊患不知從何動手,但從天下來看時,我們這吏治之弊,宗室之弊,邊患之弊就一目瞭然了。以是要治國,必先謀天下!這也是不謀萬世者,不敷謀一時;不謀全域性者,不敷謀一域!”

林延潮欣然道:“有你這話,吾實欣喜之至。讓我想起董江都上疏漢武帝言‘推明孔氏,抑黜百家’,而後漢武帝‘免除百家,表章六經’,從而奠定了天下兩千年來之朝綱。”

蓬萊閣上,耳邊儘是海濤排岸之聲。

林延潮則寂然道:“蠻夷是蠻夷,但卻能運二十萬之師和糧秣渡海,而朝鮮素稱海東大國,倒是不堪一擊,幾近兩個月內亡國。”

“願聞經略高見!”

但孫鑛還是對峙道道:“下官還是覺得威服便可,今後少與此蠻夷打交道,不然無信之國必累及本朝!”

“我們能夠回過甚來看,當年漢武帝為何要罷百家而尊儒,因為匈奴有南侵之意,百越窺視在側,他要行以王霸之道,建萬世之功!”

孫鑛道:“海上之國,略有所知。唐時有白江口之戰,厥後元太祖忽必烈曾兩征其國,但因遭颶風而不成。元末以後又多次襲擾本朝!但是大抵而言,乃是蠻夷,這點不必多說。”

“這就是不戰反麵,戰而後和的事理!”

“在這裡本官與中丞無妨說句實話,倭國這一次侵朝並企圖囊括大明,在於其關白見地陋劣,不知自家秘聞的深淺,乃至夜郎高傲,乃至生出以蛇吞象之心。我等就是要教會他們何為務實與變通之道。但是兩邦交兵並非為了殛斃,更非為了宣兵耀武,而是讓胸懷野心之人曉得本身的斤兩,然火線知乞降請貢!”

“故而門生膚見,以經術定國策之日不久可至,到時候門生會結合當今讀書人及宦海上的有識之士一併上疏天子,列林學為朝綱,到時候就是恩師革新政治,竄改天下的時候了!”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