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三百五十九章 勝歌[第1頁/共4頁]

陶望齡喝一口茶,當即對世人言道:“大司馬之媾和,也是當即大多數官員的設法,他所主張出兵援朝,其意隻想讓倭軍退兵就好,將來規複到倭寇入侵朝鮮前的局麵,憑心而論你們是不是也是如此想的。”

袁宗道見此欣然點點頭。

再加上此子又已是離京,身在千裡以外又如何能遙控朝政,他還覺得他還是禮部正卿不成?何況前次焚詔之事,天子早成心罷他官職,這一次晉州之役後,且讓他回籍教書,也算是他石星成全林延潮了。

有了王錫爵首肯,石星欣然分開闕左門,一旁側眼旁觀的張位上前對王錫爵道:“元輔,可否借一步說話?”

袁宗道看去但見上麵的翰林裡眼底已有一股火在燃燒。

新民報報館,從小樓上望去樓下的東交民巷還是是車水馬龍。

方從哲道:“聯絡熟諳的科道言官,一併上疏為經略辯論,至於翰林司官則去幾位輔臣那請願,但是皇宗子講官那邊不成參與此事。至於明日我會在新民報大將翁,史二位的文章刊出,以正視聽!”

目睹事已成定局,石星對勁而去。

石星道:“元輔,正如方纔廷議所言,我大明與倭國有甚麼仇恨,為了藩國如此已是仁至義儘了,現在噹噹即與倭媾和,然後全師而還。”

翰林院裡,陶望齡與袁宗道,楊道賓,唐文獻及幾位年青翰林正在慷慨陳詞。

袁宗道點點頭心想,確切陶望齡言辭鋒利,因為他在翰林院實令很多翰林都心慕事功變法之說。

“說得好!”世人一併交口獎飾。

“為了達成此事,石某建議撤換備倭經略及薊遼總督,令林侯官與宋仁和當即回京待劾!”

石星心底定了定,又是心道,朝鮮之役可保得明朝邊疆幾十年承平,此事平複後過個幾年再找個由頭請林侯官出山吧。此人是有治世之才的,不成以藏匿了,但朝鮮之事的擔子也隻能先由他來擔著了。

ps:明日有更!

陶望齡道:“為今之計,我等當去文淵閣向元輔陳情!敢不敢去?”

石星精力一震道:“我保舉兵部左侍郎顧養謙為備倭經略,原山東巡撫孫鑛出任薊遼總督。”

小樓內方從哲拿到通政司的奏疏抄本如是對周如砥言道。

申用懋聞言無語,不管他如何說,石星已是決定以罷林延潮,宋應昌為部議成果上疏。

石星道:“倭寇經平壤,王京二戰後,膽氣已衰,晉州之戰不過是畫蛇添足。石某信賴倭寇早有媾和之念,聽聞倭酋關白平秀吉已親至釜山,這組顯乞降之誠懇。能夠一勞永逸處理倭事。”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